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宅基地復墾券河南模式叫響全國(圖)
宅基地復墾券河南模式叫響全國(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24 9:12:00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532

宅基地

  僅僅因為一項土地交易制度創新,河南省貧困縣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縣獲得上百億元資金。

  “這個創新就是宅基地復墾券制度。”近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陳治勝說。自宅基地復墾券制度問世以來,巨額資金從發達地區流向貧困地區和黃河灘區,造福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遷建群眾。如今,宅基地復墾券“河南模式”已引起國家相關部委(辦)高度關注并叫響全國。

  為脫貧攻堅構建資金“蓄水池”

  53歲的王四成家在盧氏縣官坡鎮白花村,地處伏牛山深處。他*的夢想就是搬到縣城居住。易地扶貧搬遷幫他圓了夢。今年2月,他家沒出一分錢,搬到了縣城旁的搬遷小區。

  在河南省,像王四成這樣需要搬遷的人口數量巨大。“十三五”期間,河南省計劃易地扶貧搬遷31.24萬人,搬遷工程總投資197億元。2017年至2019年,河南省還要搬遷安置黃河灘區居民24.32萬人,總投資144億元。

  這些巨額資金從哪里來?河南省把目光瞄向搬遷戶原有的宅基地。根據國家政策,貧困縣將這些宅基地復墾成耕地后,產生的節余指標可以自用,也可賣給省內其他市縣。這種節余指標就是增減掛鉤節余指標。

  借助這一政策,河南省創造性地提出了宅基地復墾券制度,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后農村宅基地復墾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稱為A類復墾券;其他貧困縣農村宅基地復墾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稱為B類復墾券。河南省同時規定,在鄭州市五區及鄭東新區、經開區、高新區內,除了棚改項目等民生安置住宅項目外,開發商參與新增商品住宅用地競拍必須提前購買A類復墾券。

  截至今年8月20日,河南省宅基地復墾券累計交易8萬多畝,貧困縣和黃河灘區遷建縣獲得資金超過170億元。

  為耕地保護開辟新渠道

  說起宅基地復墾,60歲的農民王云生笑得合不攏嘴。王云生所在的盧氏縣東明鎮小灣村今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走了11戶,其中有他的兩個鄰居。鄰居搬走后,原來的宅基地復墾成一畝多耕地,他在地里種上了煙葉。

  根據河南省政策,A類復墾券交易后,能夠復墾成耕地的原宅基地必須復墾成耕地,確實不能復墾的可以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并通過對其他地塊拆舊復墾予以補充。B類復墾券必須復墾為耕地后方可交易。僅通過復墾券交易,河南省將為貧困地區新增耕地8萬多畝。

  目前,河南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首批試點涉及的封丘、范縣、蘭考3個縣11個村莊已基本搬遷完畢,全省已經易地扶貧搬遷19.26萬人。從去年7月開始,河南省加快搬遷舊村莊的土地復墾整治,如今黃河灘區已完成土地復墾1900多畝,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縣已完成土地復墾8000多畝。

  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引擎

  院門緊鎖,房倒屋塌,偌大的村莊沒住多少人,這是鄲城縣丁村鄉從樓村“空心村”整治前的情景。如今這個村莊已整體搬遷,村里共整理出耕地360畝。

  貧困縣通過“空心村”整治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可以用作B類復墾券交易,這一政策推動了全省“空心村”整治的高潮。鄲城縣去年通過整治“空心村”共整治出8500畝耕地,獲得的土地出讓金和B類復墾券交易收入,已經超過全縣一年的財政預算收入。鄲城縣政府負責人說:“通過整治‘空心村’和復墾券交易,既讓‘空心村’煥發生機、造福農民、振興鄉村,也為脫貧攻堅籌集了資金。”

  目前,全省農村建設用地人均255平方米,超出國家標準100多平方米,“空心村”整治潛力巨大。河南省將有效借助復墾券這一平臺,加快推進貧困縣的“空心村”整治,從根本上破解了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出、耕地如何保的難題,推動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