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工作全局,奮力推動遠安高質量綠色發展全面發展。
在統籌謀劃中突出試點先行。全域設計。編制完成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融入“多規合一”,打造“一主兩副兩帶三區”(遠安中心城區,洋坪、嫘祖重點鎮,南北向城鄉發展帶、東西向城鄉發展帶,中部城鎮密集區、西部城鄉發展區、東部城鄉發展區)的空間格局,進一步凸顯綠色遠安、精致縣城、美麗鄉村三級城鄉發展特色。分類施策。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四種類型,對全縣7個鄉鎮102個村進行分類,形成“1個中心城區、2個中心鎮、4個特色鎮、約40個中心村、約60個一般村”的“12446”城鄉中心結構體系,切實提升城鄉發展的整體性、協調度和層次感。試點先行。按長遠規劃、三年行動、年度重點三個層次有序推進,依托30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科學確定10個村開展前期工作,2018年篩選4個村開展試點建設,明確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一張藍圖抓到底,打造具有遠安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點。
在工作路徑上緊扣旅游標準。遠安將積極探索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標準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以全域旅游升級主導產業。按照A級景區標準、旅游業態標準、旅游商品標準建設農業園區、推進農旅融合、提升農產品質量,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養生養老、鄉村度假等鄉村旅游新業態,加快蘑菇小鎮、黃茶公園、大米莊園等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建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收益。以全域旅游集聚人才支撐。廣開渠道培養引進儲備*人才,吸引支持黨政企校、科教文衛等各類人才通過多種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能力過硬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讓遠安鄉村既成為本地人的安居之地,也成為外地人的向往之地。以全域旅游傳承*文化。常態開展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國際田野馬拉松賽等大型活動,帶動嫘祖文化、楚文化、道教文化、知青文化、紅色文化等與旅游深度融合。全域推行“村規民約+道德理事會”模式,營造“人人都是風景、人人代表形象”的濃厚氛圍,讓遠安人成為核心吸引物。以全域旅游美化城鄉環境。以全域旅游標準美化人居環境,以壓倒性力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有序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扎實開展農村住房“消危減土”三年行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攻堅,積極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以全域旅游夯實基層基礎。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深化基層黨建“整縣推進”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村“兩委”換屆,培養壯大一支“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在推動實施時堅持群眾主體。充分發動群眾。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在謀劃和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時,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提振群眾積極性,提升群眾參與度和認可度。著實武裝群眾。始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強化產業和就業扶持,扎實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雙提升”工程,每年舉辦培訓班30期以上培訓農民3000人以上并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讓群眾有能力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維護群眾利益。大力實施“三鄉工程”,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把好維護農民權益的“關口”,為工商資本下鄉提供市場“接口”,打開提升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新“窗口”,使農村成為投資的“風口”,讓資源變資本、產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東,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