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特色種養業產業扶貧推出“升級版”!省農委、省林業廳日前決定,在全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提升行動、“四帶一自”深化行動、貧困村“一村一品”推進行動“三大行動”,努力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同時,不少產業扶貧項目都明確提出了新要求,量化了新標準。
實施扶貧項目提升行動——傳統作物不納入項目范圍
針對部分產業扶貧項目規模不大、檔次不高的情況,此次安徽省提出要提升特色種養業產業檔次。“今后特色種養業扶貧主要瞄準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農林產品加工業、手工業、休閑農業等高效特色產業。”省農委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糧棉油等傳統大宗農作物生產以及高風險、高污染、效益不穩的產業不得納入項目范圍。
“貧困村主要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實施入股分紅項目、資產租賃項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主要實施自種自養項目、務工就業項目;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主要實施入股分紅項目。”為了在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之間實現平衡,此次安徽省明確提出,“要在不違反政策的情況下,支持貧困發生率高且產業相對落后的非貧困村和‘邊緣戶’實施相關產業項目,加大村集體經濟對‘邊緣戶’的支持。”
產業扶貧項目實施前,先進行收益預測,達到一定要求方可實施。根據新政,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入股項目,分紅占入股資產的比例不低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每個貧困戶年分紅不少于400元;務工就業項目,每個務工人員每年務工收入不低于5000元;資產租賃項目,租金不低于市場價。
實施“四帶一自”深化行動——有能力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
安徽省將全面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即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和貧困群眾自種自養來發展產業。在園區帶動方面,各園區務必要把特色種養業扶貧作為園區帶動的重中之重。扶持資金投入園區形成的資產,要折股量化到村集體或貧困戶,帶動分紅。每個園區每年為貧困村集體經濟帶來租金和分紅收入不得少于2萬元。今年底每個貧困村建成1個園區,2020年底以前持續投入建設。
在經營主體帶動方面,要求每個貧困村至少建立或引進1個農民合作社,貧困地區的省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至少吸納5戶以上的貧困戶入社或帶地帶資入股,每個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至少帶動1個貧困村。
針對扶貧中部分存在的“養懶漢”現象,將積極發展貧困戶自種自養。省農委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今后將對自種自養給予更多支持。“比如幫助自種自養貧困戶流轉土地、林地、水面等,支持有條件的貧困戶發展家庭農場。”2019年,全省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項特色種養實用技術,達到“人有一技之長”要求。
實施“一村一品”推進行動——每個貧困村發展一項當家產業
安徽省將引導有一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的貧困村,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到2020年,每個貧困村都發展一項當家產業,每個縣建成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
“對于發展‘一村一品’的貧困村,支持他們創建農產品品牌,做大品牌影響力。”省農委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每個“一村一品”主導產品須擁有省級以上區域公用品牌、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品牌或企業產品品牌,每個縣至少有2個“一村一品”主導產品通過綠色食品或有機農產品認證。
同時,通過“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帶動更多的村發展主導產業。支持引導“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電子商務營銷,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森林旅游人家等新產業、新業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