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梧桐鄉11個村的村干部紛紛拿著魚桶到鄉政府領取魚苗,村民們也是熱情高漲,把這些魚都“請”回了自家田里。自打梧桐鄉打造特色漁業小鎮以來,這些魚不僅成為了村里的“景觀魚”,更是成為了百姓的“致富魚”。
今年,梧桐鄉以打造“五水共治”和生態河道管護市級樣板為趕考目標,立足本鄉水資源優勢,做足“水文章”,積極打造特色漁業小鎮,稻田養魚便是鄉里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角耳灣村的陳興林早已嘗到了稻魚共養的甜頭。2017年他種下2畝水稻,因為不灑農藥、不施化肥,雖然稻米產量較往年低了一點,但這健康大米一上市就受到了大家熱捧,價格更是比平時的稻米每公斤貴了2-3元。鯉魚以稻花、蟲子為食,長得肥壯,肉質鮮嫩,售價在每公斤15-20元不等,若曬成鯉魚干,每公斤價格更是在60-70元不等。陳興林算了算,這一年下來雖然稻子收成有折損,可這一畝地的經濟收益卻比普通單種稻子高了30%。
“發展稻田養魚,既可以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增加農民收益,還可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作為能實現畝產‘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的生態種植模式,又符合生態文明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潮流,實在是利民富民的好產業。”梧桐鄉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山前村距離梧桐村2.8公里,年平均氣溫達28℃。今年種植的80畝水稻隨風起浪,綠意盈眸,成群的鯉魚在田里自然搖曳,同遠處的青山和紅瓦房勾畫出一幅色彩濃郁的田園風光。借著這連片的稻田,山前村正謀劃著一條一邊賣米、一邊賣好山好水好空氣的新出路,稻田共養所延伸出的附屬價值將為該村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打算利用本村的田園風光,將村里保存較好的房子進行修繕,盤活村集體土地,將村民手中的小區塊水田流轉過來,擴大我們的稻魚種植面積,引入工商資本,將整個村打造成一個集休閑旅游、農業種植生產體驗、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打造本村品牌,為農戶致富增收。”說起小山村的遠景,山前村黨委副書記曾永峰信心滿懷。
據了解,梧桐鄉今年6月*批鯉魚苗共計2400斤已全部派送,此次第二批魚苗全鄉共派送1400斤,各村領100斤,其他的都投入梧桐河放養。眼下,稻田養魚逐漸成為山區開發小稻田、促農民增收的新路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