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胡店村果農張華曾是網絡公司白領,因家庭原因回歸鄉村,通過“互聯網+大桃”模式和大桃分級售賣,她擁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體,如今年收入12萬元以上。
張華只是京郊果農的代表。位于北京市東部的平谷區是全國大桃生產*區,大桃面積、產量、品種居全國區縣級首位。平谷大桃不僅銷往國內二十多個省區市,而且銷往東南亞、西歐十幾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
地毯式培訓果農 開啟電商模式
平谷有7萬農民從事大桃產業。在發展電商銷售前,大桃多賣給外來收購者,如果賣桃的果農多了,收購者會惡意壓價,讓果農們苦不堪言。現在,平谷區通過培訓農民通過微信等自媒體銷售農產品,讓農民直接面對消費者,實現利潤*化,掌握農產品的交易權、定價權、收益權。
平谷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高杰介紹:2017年,平谷全區大桃電商銷量2060萬斤,促進農民增收5155萬元。2018年截至目前,實現電商銷售大桃1350萬斤,同比增長46%。“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可以直接獲取*廣大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信息,電商根據市場需求尤其是差異化的高端定制,推動了產品分級,促進了流通標準化,引導推動了農民生產的標準化。”
為了讓普通農民能學會電商銷售,平谷培育本土電商講師團隊,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大桃主產鄉鎮開展“地毯式”培訓,讓手機成為農民的“新工具”。
平谷新農人講師團團長王丹說,她們教過的學員已有6000多人,王淑華阿姨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仍學會使用手機發朋友圈,并且自主做一些促銷活動。
劉家店鎮胡店村果農張華以前是網絡公司白領,因為家庭原因回到了平谷種植桃樹,*開始年收入只有五萬元,她心里特別不平衡——做白領時,不僅工作輕松,月收入也有7000多元,回家種桃后干的活更累了,賺的錢反而少了。現在,通過“互聯網+大桃”模式和大桃分級售賣,她擁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體,年收入可以達到12萬以上。
樹枝換有機肥 循環經濟+生態治理
平谷的桃樹面積有22萬余畝,每年產果樹枝條等農業廢棄物31.37萬噸,大量的廢棄枝條和落果落葉亂堆亂放,果園廢葉焚燒對農村環境和大氣造成嚴重污染。
如今,通過政企合作,地方政府引導農戶自發清理上繳農業廢棄物,并將利用這些農業廢棄物發酵制造的優質有機肥發放回農戶手中,將綠色循環經濟和生態治理結合起來。
劉家店鎮黨委書記劉曉東說:“農戶送來一噸‘樹枝子’,可以換得一噸市場價格約1500元的有機肥。”通過付出簡單勞動就能得實惠,果農紛紛把自家院落、公共街巷、田間地頭的農業廢棄物送去兌換有機肥。
2017年以來,平谷全區已粉碎農民自發上繳農業廢棄物92350余噸,生產優質有機肥23070噸。
平谷區環保局科長葉春明表示,每1萬噸樹枝、果葉等廢棄生物質經系統工程處理,可減少PM2.5排放約40.5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