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讓青山碧野潤足了水,生機盎然。進入采收季的2萬畝高山露地辣椒基地在清晨薄霧的裝扮下,定格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我今年種了2.4畝辣椒,對脫貧充滿信心。”家住漢濱區茨溝鎮瓦鋪村的貧困戶任成堯一邊在辣椒地里采摘,一邊樂呵呵地說,“以前種玉米沒掙下幾個錢,今年開始種植辣椒,頭一茬已經賣了5000多元。”
與任成堯一樣有獲得感的,還有漢濱區的許多椒農,今年區上大力發展的辣椒產業,讓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位于陜南秦巴腹地的漢濱區,是全國集中連片秦巴片區特困縣區、國家扶貧重點縣區、革命老區和*深度貧困縣區。因地制宜,選準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依托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調整種植業結構,漢濱區將小辣椒做成了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事實上,安康有種植辣椒的傳統,以安康十姊妹等為代表,陜南各地均有栽培。二十世紀60年代,漢濱區西關所產“十姊妹”辣椒品質優良,以味辣、色正、油氣足著稱。相比于其他農作物,辣椒種植投入少、效益高、種植周期短,是實現產業脫貧的理想選擇。
順勢而為。今年來,漢濱區農業局經過前期調研論證,在高速路沿線的茨溝、五里等6鎮和城市周邊建民、吉河等7鎮,精心布局了兩條蔬菜產業線路,積極引導農戶調整土地耕種方式,發展周期短、見效快的蔬菜產業。
具體布局上,統籌川道與“兩山”協調發展,實施“一心二季三線四片”工程建設。即在全區建設高標準育苗中心一處,承擔全區蔬菜產業種苗培育和供應;重點抓好春提前、秋延后兩大茬大棚蔬菜生產;抓好川道、中淺山、高山三條梯級基地線路;川道發展建設葉菜類基地,近郊發展建設西甜瓜基地,中淺山發展建設茄果類基地,高山發展建設露地越夏蔬菜生產基地。
發展模式上,推行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和訂單生產模式,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并在產前對接市場需求,產中指導技術,產后應收盡收,保障了貧困群眾種植辣椒的積極性。
如今,全區辣椒基地達到2萬畝以上,新增蔬菜種植園區、合作社44個,17個鄉鎮37個貧困村種植辣椒,受益群眾近萬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