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在栽種水稻的同時,又養殖小龍蝦,能有多大效益?
璧山區正興鎮石院村,種植戶羅廷鋒給出的答案是:按一年收1季水稻、3季蝦算,一畝水稻田的效益可達到7000余元。
近日,筆者來到羅廷鋒的基地,對他的“稻蝦共生”高效生態種養模式進行了采訪。
單獨種糧效益不高
剛一走進羅廷鋒的基地,只見水田集中連片,水面不時泛起波浪,不遠處,羅廷鋒帶著村民在稻田蝦溝里安放蝦籠,把小龍蝦打撈上岸。
“種稻養蝦頂呱呱,稻香蝦肥人人夸,一田兩用耕作好,種養結合效益高,生產稻米無公害,天然龍蝦很走俏。”羅廷鋒一邊念起了順口溜,一邊抓起一只大個頭的小龍蝦向筆者展示。
羅廷鋒規模種植水稻,已有3個年頭:“種糧一畝地產量1000斤,稻谷的銷售價按照平均市場價每斤1.2元計算,一畝地大概能收入1200元的樣子,傳統種糧的效益不太高。”
稻蝦共生優勢互補
探索高效生態種養模式,提高經濟收入,一直是羅廷鋒想干的事。
今年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稻蝦共生”的種養模式示范田,羅廷鋒*個站出來。
“這一直是我想嘗試的,現在有農技人員來作技術指導,我更能甩開膀子大膽干。”羅廷鋒將50畝田用來開展“稻蝦共生”種養,年初,在稻田邊上挖出1.5米深,水面5米寬的梯形蝦溝,并蓄上水。
2月,羅廷鋒按照一畝地60斤左右的標準在蝦溝放下蝦苗。4月栽種水稻,5月中旬,待秧苗長得茂密后,開道缺口,將蝦溝與稻田連通,讓小龍蝦能爬進稻田生活。
羅廷鋒介紹說,小龍蝦對水質要求較高,稻田不能用化肥、農藥,而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蟲,為小龍蝦提供了餌料,小龍蝦產生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養料,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
提高收益保證生態
稻田不施農藥,病蟲害如何治?
據介紹,羅廷鋒綜合運用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措施,除了使用殺蟲燈和性誘器外,還大力保護青蛙、蜻蜓等益蟲。此外,他還采取稻草留高茬還田的土地有機質提升措施,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減輕面源污染。“稻蝦共生”不僅提高了收益,還保證了生態。
“小龍蝦繁殖力強,5月可以打撈一季,8月打撈一季,10月左右還可以打撈一季。”羅廷鋒算了算,按照一畝地小龍蝦產量250斤,平均批發價25元一斤,稻田除去蝦溝的面積,水稻畝產量有800斤,平均批發價1.2元一斤計算,畝收入能達7000余元,遠遠高于單純種水稻的收益。
“今年的示范種植算是成功了,明年我還想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間,將魚‘請’進示范田,用‘稻蝦共生’生物鏈延伸‘稻魚共作’生態循環鏈,進一步增加收入。”羅廷鋒充滿期待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