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籽石榴熟了,優質稻谷黃了,云南麗江永勝農村一派豐收的景象。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云南省*的“滇西北糧倉”永勝縣,農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優化發展,種糧質量不斷提升,逐步實現了糧食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的轉變。
“包產到戶”激發活力
日前,我們來到麗江永勝縣三川鎮采訪,看到綠油油的田野、錯落有致的民房,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滇西北糧倉”田園風光畫卷。
“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可在改革開放以前怎么就吃不飽呢?”今年64歲的三友村黨總支書記沈加春深有感觸地說,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好政策,激活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挖出了土地的潛力,促進糧食生產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早在1981年,沈加春就是生產隊長。當時,沈加春看到村民們靠掙工分吃飯,出工不出力,一年到頭連肚子都填不飽。于是,他從縣里請來農技員李培初做技術指導,在他的生產隊推行稻谷定向、定量、定產“三定”栽培技術。那年,他的生產隊稻谷畝產達到了1300市斤,比其他的生產隊高出了將近1倍。在他的生產隊,村民每10分工分分到了2.8市斤稻谷,而其他的生產隊,只分到了1市斤多一點。
1982年,沈加春到縣里參加了*為期17天的“四干”會。回來后,他又開始在隊里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一年,生產隊的稻谷畝產,又比上一年增加了200多市斤。
“包產到戶,不用交公糧,不用上稅,種糧直補。”沈加春高興地說,改革開放以來接二連三的好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糧食生產的發展,稻谷畝產由原來的7、800市斤提高到了現在的1850市斤。
永勝縣大春常年播種面積43萬畝、小春28萬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1萬畝、玉米23萬畝、蠶豆10.8畝,蠶豆播種面積排名全省*。改革開放促進永勝縣糧食生產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曾經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紀錄。2016年以來,全縣糧食總產量連續兩年超過20萬噸。今年,全縣糧食總產可望達到21萬噸,進入全省產糧大縣行列。
“高產創建”提升品質
在中洲村委會2組,記者見到了正在稻田里查看水稻長勢的羅偉云。“去年種水稻,賺了60多萬元。”羅偉云介紹,這幾年,他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綠色優質高產水稻,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38歲的羅偉云,搞過工程,開過10多年的挖機。2013年開始,他就把發展的重點轉移到農業生產上,先是注冊成立了永勝縣欣榮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蔬菜。2015年12月,他又通過組建永勝縣偉云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糧食生產。
“今年種了760畝水稻。”羅偉云告訴記者,他的水稻,嚴格按照發展綠色高產高效水稻的要求進行種植和管理。同時,全面推行機插秧、機收等技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闖出了一條發展綠色優質高效糧食生產的新路子。
“改革開放以來,永勝縣農業生產的變化,不僅表現在糧食產量持續增長,而且糧食生產的質量不斷提高,逐步實現了糧食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的轉變。”永勝縣農業局產業辦公室主任楊德生介紹,目前,全縣綠色高產高效糧食的創建面積,已經占到了全縣糧食總播種面積的60%以上,優質糧食產量占全縣糧食總產量的比例,達到了70%以上。同時,縣委、縣政府通過扶持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千家萬戶發展農業生產。到目前,全縣共涌現出51家國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29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69個家庭農場。
“特色農業”煥發生機
家住楊武村委會2組的馮科,原來種了5畝水稻,后來,他把稻田流轉給別人種植,自己則流轉了200畝土地,用于發展軟籽石榴產業。現在,他種植的軟籽石榴,已有100多畝進入豐產期,去年實現收入160多萬元。
“把稻田轉給種糧大戶種植,讓自己騰出手專心種植軟籽石榴,實現了優化組合。”馮科說,像這樣進行專業化種植、規模化發展以后,能夠更好地發揮各自的特長,實現了各得其所,促進了現代高原特色農產業的發展。
在程海鎮河口村委會大石頭坪子,我們見到了一大片白色大棚,在夕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據了解,這里原來是一片荒山坡地,2012年7月,上海優農果業有限公司到這里流轉土地開發建設“葡萄莊園”以后,變成了享有盛譽的優質葡萄園。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充滿希望的綠色田野,讓永勝這個*的“滇西北糧倉”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促進農業生產成為吸引外來企業投資的“利器”。據介紹,全縣先后有40多家外來企業,到永勝投資發展現代高原特色農產業,累計投入資金7億多元。到目前,全縣水果、冬早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了13.78萬畝和6.9萬畝。
改革開放改變了永勝縣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催生了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系統,促進廣大農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
當了近40年村干部的沈加春一家,原來住在不到100平方米的土木結構的房子里,現在住進了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4層大洋房里。“全鎮共有6.8萬人,90%以上的農戶建起了2、3層樓甚至是4層樓的洋房。”三川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俊杰說,沈加春一家住房的變化,只是改革開放40年來永勝農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