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山東陽谷鄉村振興戰略初顯成效(圖)
山東陽谷鄉村振興戰略初顯成效(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29 15:15:00  來源:陽谷縣政府網  閱讀數:574

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安樂鎮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和戰略機遇,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突出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三條主線,因地制宜、突出特點,全面發力、整體推進,努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一、聚焦產業興旺,提升發展質量,做優做強現代農業。

  一是打造規模特色農業集聚區。依托鳳祥集團、東大集團的龍頭帶動作用,集聚區框架已經基本形成,有力推動了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集聚區已擁有15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建成了2500畝的蘋果種植基地和1000畝的苗木育苗基地,千畝高效集約溫室蔬菜大棚基地建設正加快推進。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細高端”農業,提升產業價值。鳳祥集團2萬噸標準化冷鏈物流倉儲即將竣工,蘋安耶果公司正在建設萬噸現代化氣調庫,東大集團與北京“小菜籃”簽訂了年產10萬噸凈菜加工項目。集聚區呈現了良好發展前景。

  二是全面推進土地集約經營。以“激活農村土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為出發點,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變土地“細碎化”為“規模化”,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產業調整振興計劃。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專業合作社41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14家,共流轉土地3000余畝,其中瑞豐馬鈴薯種植合作社輻射16個村1800余畝地。抓住推廣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大棚的機遇,新建、改建溫室大棚805個,流轉土地3000余畝。通過土地流轉,農戶平均每年增收2萬余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雙贏”。

  三是全面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強化科技支撐引領,提高種植“科技含量”,推動農產品高質量高效益發展。強化農民科技培訓,組織種糧大戶、大棚種植戶等到先進地區學習經驗,聘請聊城大學農業專家教授到田間技術指導,推廣農技知識,解決技術難題。同時,提高農業企業科技競爭力,加快推進產業智慧化。鳳祥集團自主研發現代化養殖遠程控制系統,對雞舍溫度、靜壓等關鍵指標進行24小時遠程管控。東大集團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實現生產、運輸、銷售全程可追溯,被聊城大學確定為產學研基地。

  二、聚焦生態宜居,強化綠色引領,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一是抓好“創森”工作。堅持“打造綠色長廊、構建農田林網、建設特色基地、綠化美化村莊”的總體思路,重點打造了“五路一水三基地”,新增綠化造林面積1.1萬畝,其中經濟林4000余畝,劉廟村被評為山東省森林村莊。

  二是抓好美麗鄉村片區建設。以特色農業集聚區為平臺,在劉廟村、袁莊村、西李樓村等5個村建設美麗鄉村片區,高點定位、統一規劃、高標準建設,努力打造“產業旺、環境優、農民富”的美麗鄉村典范。片區規劃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三是抓好環境保護工作。突出做好大氣與水污染防治工作,堅決取締整改“散亂污”企業,搬遷禁養區養殖場,轄區內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投資500余萬元的劉廟污水處理廠和鎮區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升。

  三、聚焦鄉風文明,深化移風易俗,推動鄉農文化繁榮。

  一是實施“四德工程”,打造“美德安鎮”。在每個村建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將評選出的“四德明星”上榜展示,宣傳典型,引領新風。連續三年開展“幸福家庭好婆婆、和諧家庭好媳婦”活動,大張旗鼓表彰先進,先后表彰“好婆婆”“好媳婦”300余人,在全鎮形成了“爭著孝順、比著和諧”的良好氛圍。

  二是開展“全民健身”,打造“健康安鎮”。以“健康、向上、參與”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明生活。把廣場舞作為重點推廣項目,45個行政村都組建了廣場舞隊伍,投資150萬元,實現了文化廣場和健身器材的“全覆蓋”。組織開辦了5期廣場舞骨干培訓班,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業務培訓。連續三年舉辦了廣場舞大賽,“人人會跳舞、村村有隊伍”的全身健身風氣已經形成。

  三是開展“鄉村記憶”,打造“文化安鎮”。為編撰《鄉村記憶》系列叢書,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以“記住鄉愁、留住鄉情”為主題的“鄉村記憶”資料征集活動,向社會征集有關鄉村記憶的文字、圖片、實物類史料,共收集到有關安樂鎮人文歷史的圖片2000余幅,農具、生活用品等實物400余件,把孔子駐留處等文化遺址和隅首荷手包等“非遺”文化完整展示出來。

  四、聚焦生活富裕,增進民生福祉,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全力抓好脫貧攻堅。不斷壓實責任,建立長效機制,嚴格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因村因戶*施策。加快扶貧產業園建設進度,大力推進金融扶貧,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道路建設步伐,改造陽七路24公里,爭取新建鄉村公路30公里以上。深化氣代煤、電代煤改造工作,全鎮煤改電1975戶、煤改氣829戶。農業特色小鎮建設創建成效明顯。

  三是切實解決民生難題。加大教育事業投入,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成果,持續改善教學條件,重點推進蒿鋪幼兒園建設,年底即可竣工投入使用。搭建轄區企業用工和求職人員日常對接平臺,大量農民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實現供需雙方共贏。居民醫療、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扶貧特惠保險全面實施,醫療救助兜底作用增強,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