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曉輝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小麥和面粉產業年會上表示,2018年我國小麥的產量、品質和國家政策性收購量確有明顯下降,但小麥供給不需憂慮。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截止發稿,今年小麥政策性收購量累計不到230萬噸,去年同期累計2377萬噸。
今年小麥政策性收購量有明顯下降,王曉輝分析,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是因為受天氣和蟲害影響,小麥的品質下降,一些不能進等的小麥沒有能進入臨儲;
二是市場價格提高后,*收購價小麥的收購量就減少了。
王曉輝說,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研究,今年小麥供給不需擔憂,因為雖然政策性糧食收購量少了,但是市場化的量卻多出來了。
“當前,小麥成交情況不受影響,需求相對平穩,從庫存角度看,過去幾年通過*收購價收購的小麥也會陸續投放到市場,因此無論當年生產需求還是未來供給,都可以保障。”王曉輝表示。
從價格走勢看,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數據,新麥上市之初迅速上漲,之后進入平穩階段,近期,小麥價格又進入了上漲通道。
王曉輝分析了今年小麥市場價格走勢的另一個特點:優質麥和普通麥國內供需形勢差異很大,市場價格也會有較大的走勢分化,即優麥價格更優走勢更好,劣質麥價格更低走勢分化。
王曉輝表示,當前對于國內優質麥的產量,并沒有普遍認可的數據,根據農業部門小麥品質調查數據,2017年,我國優質麥主產區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合計約500萬噸。今年,雖然普通小麥產量和品質下降嚴重,但是優質麥受到影響并不大,而且由于優質麥播種面積大幅度增加,今年優質強筋麥的供應量比去年還略有增加。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當前我國優質強筋麥種植面積大概在1500萬畝,隨著“優質麥”工程的推進,今后我國優質麥的面積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規模種植的比例也會逐年提高。
對于未來糧食價格的走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提醒注意幾個影響因素:
一是高度關注推進稻谷和小麥收儲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推動由政策性收儲為主向政府引導下市場化收購為主轉變。今年的小麥市場體現了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向,這是符合政策預期的。
二是供需關系穩定。供需是有保證的,需求相對平穩,供給有保障。從庫存角度看,過去幾年的*收購價小麥會陸續投放到市場。
三是國際市場穩定。今年世界小麥減產并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雖然以俄羅斯為代表的主產國小麥產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小麥產量仍然穩定在7億噸以上,全球小麥庫存也仍然穩定在2.5億噸以上,小麥世界供需關系沒有本質的變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