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旅游扶貧已成為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產業發展、收入來源的主要途徑。近兩年來,三亞通過開設景區“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組織培訓、設計鄉村游線路、引導產業進入、策劃鄉村游項目等多項舉措,積極探索“旅游+扶貧”路徑,發揮旅游產業帶動扶貧的*效益,為全市脫貧攻堅創新模式,為貧困村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引入旅游產業為貧困村賦能
“你這個色彩涂淺了,手法還要重一點。”“藍色和褐色搭配不夠到位,要重新選擇配比顏料。”8月18日上午,天涯區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抱前村分校課堂里熱鬧非凡,來自三亞彩雕工作室的吳遇楨和劉海艷正在教授他們的“弟子”——30名抱前村自愿學習彩雕的村民,助力他們掌握一門手藝,打開一扇致富之窗。
為實現貧困村產業多元化,讓村民在家創業就可獲得收益,市旅游委引入三亞彩雕進入貧困村,吸納貧困村富余勞動力,采取先培訓后上崗的形式,以每幅畫20元、50元(小、大)的價格進行回購。按照每天5幅畫的效益估算,每位村民每月可獲得3000元左右的收益,這極大地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和熱情。
不僅如此,市婚慶協會7月10日還在天涯區抱前村鳳凰谷生態文化旅游區設立全域旅游婚拍基地,通過在貧困村設立婚拍基地聯動三亞山海資源,引產引優帶動貧困村區域發展,促進當地特色產業升級,讓更多來三亞旅拍的游客們感受到雨林風情的同時,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景區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幫村民賣“山貨”
“這野蜂蜜貨真價實。”“山蘭酒真好喝,是怎么釀的?”去年12月18日,三亞*景區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在大小洞天旅游區揭牌營業。地道“山貨”山蘭酒、野生蜂蜜、山雞蛋、竹蓀菇、苗藥以及數十種瓜菜等農產品“進景區”,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據介紹,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由貧困村集體組織農戶供應農副產品,旅游景區提供免費鋪面,電商進行經營管理,按照3:3:4比例進行分成,實現利潤共享。根據一段時間的運營,每個店面每月平均創造收益近萬元,有效帶動了村集體經濟,讓集體經濟薄弱的貧困村真正享受到旅游帶來的紅利。
截至目前,三亞已在大小洞天旅游區、天涯海角游覽區、蜈支洲島旅游區開設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南山文化旅游區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中。
而圍繞鄉村旅游服務與技能、農副產品包裝銷售、旅游商品營銷推廣等,今年7月,市旅游委組織市鄉村旅游扶貧16個重點村、以及美麗鄉村村干部和村民、鄉村旅游企業負責人開展了兩期鄉村旅游扶貧培訓班,有效提升了貧困村鄉村旅游經營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務基本技能,塑造了良好的鄉村旅游環境。
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撬動”鄉村戶外線路,突出健康、體驗、探險主題,按照點串成線、線組成面、面連成區的思路,積極拓展鄉村戶外旅游線路。今年以來,市旅游委聯合市扶貧辦、市委農工委舉辦多場鄉村旅游節事活動,挖掘鄉村旅游文化資源,引導游客深入貧困村開展系列鄉村游活動,以采摘、農副產品購買及下訂單等形式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促進貧困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不斷向好。
尤其是三亞市*期旅游扶貧采摘節、“中廖黎寨,年味十足”春節活動、崖州區雅安村美麗鄉村文化節等活動,獲得了市民游客的紛紛點贊,為三亞貧困村、美麗鄉村增添活力。此外,市旅游委精心組織策劃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對全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充分調研,整合全市主要鄉村旅游資源,挑選一批特色明顯、配套服務良好的鄉村旅游點設計出6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向市場,獲得旅行商的積極響應。
此外,自去年以來,市旅游委還積極推動大型農旅融合項目,已引進三亞鳳凰谷生態文化旅游區、三亞神仙谷旅游區、吖啦咪苗寨落戶貧困村,社會資本投資近20億元,帶動貧困村就業人數近300人,促進貧困區域增收近1000萬元,有效帶動三亞脫貧攻堅整體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