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上海打造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的閔行樣本(圖)
上海打造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的閔行樣本(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4 14:38:00  來源:上海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閱讀數:398

農村集體

  閔行區是上海城市化進程*快的地區,農村集體資產總量大,目前全區總資產達1321億元,凈資產286億元。近年來,針對部分農村地區依然存在的財務管理混雜落后、民主監督不暢等問題,全區以構建標本兼治的長效管理機制為目標,按照“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資金在網絡上監管、風險在流程中控制、資源在市場上配置、信息在平臺上公開”的思路,運用“制度+科技”手段,系統謀劃農村集體資產制度建設和監管流程再造,為全區開展農村集體股份六項權能改革創造了條件。目前,閔行區30余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成為股民,持有集體資產股份86億元,50%以上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實施了分紅,全區6個鎮17個村2291人實施了股權有償退出,在七寶鎮滬星村率先開展了股份抵押權、擔保權實踐,受到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的充分肯定。

  一、源頭管控,加強制度監管。一是公開采購制度。村級工程建設、服務外包等均進行公開招標,收支全面實行公務卡的非現金結算,全區累計3288個項目實施公開招租,合同總額12.3億元。二是重大事項備案制度。對外擔保、重大項目建設、資產處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項必須經村民主議事機構研究決定報鎮集資委備案通過后方可執行,決策和執行結果報鎮集資委備案。三是證章管理制度。村級組織資產權證交由鎮農經站統一保管,村級組織印章和相關證照由專人保管,嚴格登記、審批手續。四是賬戶清銷制度。對無發展需要或實際經營的村公司予以注銷,對閑置銀行賬戶清查撤銷,每個村原則上保留一個基本賬戶和3-5個一般賬戶。五是資產鑒定制度。村級資產現狀及變化信息準確報鎮登記,資產發生變動后需提請鎮進行審計鑒定。六是收益調控制度。堅持效益決定分配,建立“以豐補歉”機制,按規定提取公積公益金,村級收益分配率基本控制在10%以內。七是內部審計制度。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常規經濟責任審計,確保三年一輪審。對集體資產重點領域加強專項審計。

  二、“村資托管”,創新手段監管。一是構建資產托管框架。在確保農村集體資產權屬不變的前提下,引導各村在履行民主決策程序后將村集體資產集中委托鎮級統一經營管理,并簽訂委托協議。各鎮建立專業化農村集體資產托管機構(公司),由鎮級托管機構對托管資產實現統一招商、經營和管理。二是規范資產托管流程。村集體資產的托管必須經成員(代表)大會決議通過方可托管(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等另有規定的,按章程執行)。托管資產所有權、收益權仍歸村所有。對已存出租物業加強合同管理,并通過整體包租、物業回購、動遷等手段,控制好經營業態。鎮級托管機構依托資源優勢,加大優質產業項目引進。三是完善資產托管規則。實行產業準入清單管理,各鎮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按照集體建設用地、工業廠房和商務樓宇分別制定項目準入目錄和資產租賃指導價格,拒絕“三高一低”產業,不符合準入目錄的項目一律不得落地。

  三、搭建平臺,實現信息化監管。一是構建農村集體資產數據庫。整合各級信息系統數據,實現市、區、鎮三級聯網,數據共享。二是試點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股權、收益、分配等信息全部納入系統進行數字化管理。三是試點建設農村集體資產信息化監管平臺。建立起集體資產全生命周期重大事件的日志功能,實現集體資產的可視化地圖展示,運用互聯網手段創新資產監督管理職責履行方式,全面提升監管水平。四是探索建設涉農補貼信息化申報平臺。將基本農田生態補償等涉村補貼納入申報平臺,實現補貼對象、標準、撥付的無縫銜接,確保村級補貼執行科學有效。

  四、內育外引,強化干部監管。著力從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實施班長工程。創新街鎮干部管理體制,按照“上管一級”原則,將村書記納入正科實職崗位管理,并健全“基本報酬+業績獎勵”考核體系,通過選派培育、教育培訓、績效考核、管理監督、激勵保障機制,把*干部充實到村書記崗位上,并完善青年村官儲備。二是完善會計委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會計人員統一由鎮農經站委派。委派會計主要從事各村會計服務和資產財務監督工作,接受農經站管理。部分鎮設立會計服務中心,實現集中辦公。全區共配備委派會計110余名,專職管好農村財務“一本賬”。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