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早已成為社會發展主流的今天,想品嘗一口“慢節奏”生產出的石磨面粉,對廣大消費者來講,簡直是一種奢望。不久前,位于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馬頰河畔的三十里鋪鎮三十里鋪村,用石磨研磨出的綠色面粉問世,售價雖是普通面粉的一倍多,但依然十分搶手,在當地傳為美談。
發展有思路 奮斗有方向
“依照老傳統種地,一年忙活下來,兜里也落不下幾個錢,這樣搞下去,可不得了。”2017年,高票當選三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的杜文忠,上任之初便把“如何提高土地種植效益”作為當務之急來抓。經過去各地考察學習,在總結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杜文忠依托村莊資源和區位優勢,逐步形成了一條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延長產業鏈條的特色增收路。“糧食要賣個好價格,品質*關鍵。”杜文忠首先從更換小麥品種入手,引導種植戶改種產量高、品質優的新品種,邁出了帶領村民增收的*步。今年夏收時節,更換的新品種小麥喜獲豐收,面對不錯的市場售價,杜文忠并未急于讓種植戶出手,而是想通過小麥深加工,制作成高品質面粉,進一步提高附加值,真正實現豐產又增收。
有了發展的思路,干活才更有方向。“現在消費者并不愁吃不飽,而是發愁如何能吃得更好。”發現新商機的杜文忠,依托優質小麥資源,投資上馬了石磨坊項目,利用傳統低溫、低速的方式,生產沒有任何添加劑的綠色石磨面粉。傳統的加工工藝讓原本每斤售價1.3元的面粉,一下上漲到3.5元。高價并未絲毫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讓石磨面粉成為供不應求的暢銷貨。
小麥升值了一倍多
談到石磨面粉擁有高售價的原因,杜文忠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普通面粉基本都是利用現代化手段,在高溫、高速環境下生產出來的,不少營養成分都被人為破壞,品質大打折扣。他們利用傳統石磨以低溫、低速研磨出的粗質面粉,需要經過8遍研磨篩、12小時醒面、提純調配、自然晾面等多道復雜工序,*程度保留了小麥中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物質,不僅營養價值更高,而且口感柔韌、口味更佳,能夠讓消費者吃出兒時的“麥香味”。
市場暢銷的高價石磨面粉,讓三十里鋪村種植戶手中的小麥升值了1倍多,*嘗到了深加工的“甜頭”。然而,村民手中高品質小麥深加工的“升級之旅”才剛剛開始。目前,杜文忠正在帶領三十里鋪村村民研發石磨饅頭、石磨墜面、石磨餅干等附加值更高的面粉深加工產品,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為打造農產品深加工綠色品牌,擴大銷售渠道,杜文忠還專門注冊了“馬頰河畔”商標,借助“互聯網+”與淘寶、快手等網絡銷售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讓帶著泥土香的“石磨”面粉成功走出村莊,成為國內各大城市居民餐桌上的“網紅”產品。
近年來,伴隨著居民消費品質的提升,吃“五谷雜糧”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飲食時尚。杜文忠又打起了黑色谷物的主意,準備成立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嘗試種植黑麥、黑豆等高營養的健康作物,加工黑麥粉、雜糧粉等售價更高的石磨面粉。
如今,小石磨“磨出”了三十里鋪村民的新生活,讓他們增收致富信心滿滿。
從昔日直接賣小麥,到如今石磨加工售面粉,終端產品的變化,讓三十里鋪村廣大種植戶,有幸從農業鏈條的延伸中,享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益。三十里鋪村全力發展農業新業態的創新模式,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鄉村的產業振興。
長期以來,全市農業保持了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但也存在農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充分享有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全鏈條的增值收益,成為我市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今后,我市應加強延伸農業產業鏈的規劃引導,拓展農業產業鏈延伸的范疇,以農業的多功能滿足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重點通過傾斜政策“扶”、重點項目“扶”、優化環境“扶”,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其上聯市場、下聯農戶的優勢,推動農產品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等產業鏈各環節快速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