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大連商品交易所、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主辦,九三集團、南華期貨、橫華農業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大豆產業國際高峰論壇”在哈爾濱舉辦。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朱麗紅在論壇致辭時表示,目前,大商所已經建立起包括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油、豆粕等4個期貨品種和一個豆粕期權品種在內的較為完善的大豆產業鏈避險工具體系。自1993年上市大豆期貨以來,大豆產業鏈期貨、期權品種累計服務各類產業和投資者超過150萬戶。
據介紹,我國已成為全球*的大豆進口國和消費國,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提出了“擴大豆、減玉米”的工作重點,2018年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要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發展生態農業,農業生產力布局繼續優化。
大豆期貨是大商所成立即上市的期貨品種。2002年,為適應國家轉基因政策,大商所拆分了原有的大豆合約,上市了以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的黃大豆1號合約,2004年上市了以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的黃大豆2號合約。一直以來,大商所始終圍繞大豆產業特點,不斷完善大豆期貨產品體系。2017年,在全球成交量排名前20的農產品期貨品種中,大商所占據7席,豆粕期貨更是連續6年名列全球農產品成交量排名首位。經過多年培育,大商所已經構建起完整的大豆期貨市場品種體系,為產業提供了價格發現工具和風險管理手段。
朱麗紅表示,近年來,中國大豆產業歷經了一系列改革,種植、貿易、消費格局不斷重構,價格波動風險增加。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立足服務產業穩健發展、保障國家糧油安全,一方面不斷完善合約規則體系,先后調整了黃大豆1號合約的交割質量標準和交割方式,相繼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增設交割倉庫,實現交割區域對國產大豆主產區的全覆蓋;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和場外期權試點,2015年至2017年先后開展了21個大豆“保險+期貨”試點和場外期權試點,其中有19個試點針對黑龍江省的農戶和企業,累計支持資金2440萬元。
當前,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東北地區的糧食種植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大豆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朱麗紅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將研究推進黃大豆1號基準交割地調整等工作,為產業客戶進行風險管理、參與交割創造更多利便條件。通過期貨市場的不斷培育和建設,持續提升國產大豆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充分發揮大連期貨市場功能,為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和振興做出貢獻。
來自農業農村部、大商所、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俄羅斯友誼集團、南華期貨等機構的專家將就大豆產業及相關農業政策、大豆市場行情及發展機遇、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新路等內容進行解讀與探討。在中俄對話及專題論壇環節,與會人員將就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大豆產業鏈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展開探討,與會人士普遍看好中俄大豆貿易展示出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