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報道,畜牧業正在嚴重污染中國的水質,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在中國云南省,這一現象尤為嚴重。
在昆明一家家庭聯合農場,刺鼻的惡臭撲面而來。農場的蔡姓看護員表示,起初,農場回收糞便,用作肥料,后來就不作處理了。這些糞便被直接排進附近的小溪,在其下游1英里(約合1.6公里)處,就是村民們熱愛的釣魚地點。
這些溪水*終會匯入滇池。滇池以其獨特的新月形狀和周圍的秀麗風景著稱。但是,它還有另一個顯著特征,在過去幾十年里,每到夏季,其湖面上就會變成綠色,這是因為氮和磷等過剩營養物質引發藻類大量繁殖,這種現象被稱為富營養化。
事實上,污水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2013年,大約1.6萬頭死豬漂浮在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上,這種現象引發了公眾對不道德的農業行為和水污染的關注。
畜牧業是造成中國飲用水和海產品污染的主要原因。2016年《環境研究快報》發表的一項關于中國農業轉型影響的廣泛調查發現,2000年,當中國系統地擴大農場規模時,30%到70%的糞便被直接排入河流。而在1970年以前,當農場主要被單個家庭所擁有時,只有5%的糞便被排入河流。根據2013年中國國內一家媒體的報道,安徽農業大學的田間試驗表明,巢湖周圍的農業活動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國肉類消費激增,加劇了這一問題。豬肉是目前中國國內*受歡迎的肉類。一些人認為,由于云南養豬場密切,這一問題可能特別嚴重。當地養豬場之所以那么多,主要是因為當地人喜歡吃豬肉。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2017年,云南省豬肉產量達到了610萬噸,占全省肉類產量的77%。這就意味著,2017年,云南居民人均消費了127公斤豬肉,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
2013年,當地政府發起一項行動,將小農場合并成更大的農場,以幫助減少貧困。當地官員向農場看護人員提供品種、技術、疾病預防和銷售的信息,但是尚未制定出有關廢物處理程序的規定。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中國環境法專家蕾切爾·斯特恩教授表示:“當地政府不愿對那些小農場提出成本極高的污染減排方面的要求,它們也負擔不起。”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糧食和農業項目負責人王靜(Wang Jing)說:“一般來說,政府解決水污染的方式是關閉小型動物養殖場,并將其變成更大的工廠。但是這破壞了中國業已存在的農業循環,即用傳統方法將動物糞便轉化稱肥料。一些大的農場有工業轉化設備,但是它們不喜歡使用。一方面它們沒有這樣的法律義務,另一方面運行機器的成本高于生產肥料的價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