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之后,秋意漸濃,俗話講“禾乃登”,是指黍、稷、稻、粱類農作物將要成熟了。這就意味著玉米加快了成熟步伐,新玉米大量上市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新陳玉米即將交替之際,市場特別關心價格漲跌,那么未來國內玉米價格將如何運行呢?
燃料乙醇產業發展力度加大
8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決定擴大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范圍,便利群眾就近就醫;確定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措施和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總體布局。
會議指出,為發展綠色能源,并消化部分糧食品種過多庫存,會議確定了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總體布局。堅持控制總量、有限定點、公平準入,適量利用酒精閑置產能,適度布局糧食燃料乙醇生產,加快建設木薯燃料乙醇項目,開展秸稈、鋼鐵工業尾氣等制燃料乙醇產業化示范。會議決定,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外,今年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份推廣。
所謂乙醇汽油,是汽油的一個品種,對應著普通汽油牌號,乙醇汽油也分為89號、92號、95號和98號四個牌號。目前我國推廣使用的是E10車用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
2017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要求,適度發展糧食燃料乙醇,科學合理把握糧食燃料乙醇總量,大力發展纖維素燃料乙醇等先進生物液體燃料,滿足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
根據上述《方案》要求,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開始推廣,2019年實現全覆蓋,2020年除軍隊特需、國家和特種儲備、工業生產用油外,全國基本實現全覆蓋,推廣省份將增加至26個。應引起市場關注的是,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必須是以玉米、木薯、纖維素等生物質為原料,經各種工藝后制成的燃料用乙醇,而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或工業酒精。
實際上,車用乙醇汽油并非新鮮事物,2001年國家就曾發布了《車用乙醇汽油》的國家標準,并于當年4月15日開始實施推廣使用乙醇汽油,2004年擴大試點。目前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廣西六省(自治區)已在全省域范圍推廣使用,河北、山東、湖北、江蘇、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的31個地市也已經推廣使用了乙醇汽油。
據我們了解,我國*初發展乙醇汽油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陳化糧問題,即把龐大的不宜食用的小麥、玉米、稻谷等庫存消化掉。后來,隨著我國小麥、玉米等庫存下降,特別是飼料養殖業對小麥、玉米、稻谷的需求增加,市場上多余的糧食庫存一下子消失了,已建起的乙醇汽油生產項目主要靠進口木薯粉等來維持少量生產。近年來,有關機構加大了臨儲玉米、小麥、稻谷的去庫存化速度,發展乙醇汽油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個人多地少、糧食和水資源等匱乏的國度,發展乙醇汽油實際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從國際市場來看,美國、巴西等是全球較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與消費國,美國的主要原料為玉米,巴西的主要原料為甘蔗,這些國家僅土地資源一項就比我國占有很大優勢。
目前我國已建、在建與要建的乙醇汽油項目主要處在玉米主產區,目的是利于玉米就地轉化。如此一來,隨著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全面推進,我國玉米總需求會不斷快速增長,這將支持玉米價格居高不下,更不要說市場預期玉米飼用需求長期內較快增長了。
市場對新季玉米產量存擔憂
通過綜合分析有關市場機構發布的在東北及內地玉米主產區的調查信息,我們發現,一些機構預測今年我國玉米單產和總產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是東北地區玉米自播種以來遇到了多發的不良天氣,其中遼寧等產區出現的大范圍干旱天氣會令玉米單產和總產雙雙下滑。
與此同時,在河南、河北等內地玉米產區,夏季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高溫天氣也令產量受損,一些玉米由于授粉受阻使得棒子上的顆粒稀稀拉拉。另據了解,雖然今年部分產區玉米種植面積有所恢復,但是由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仍在大力推進,玉米整體種植面積年度間變化不大,今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并沒有出現大幅增加。
吉林玉米貿易商孫力告訴我們,今年東北玉米自播種至今,多地先后出現了春季干旱、夏季暴雨與大風冰雹、授粉期持續高溫等不良天氣,對產量造成了較大損害,又如春季一些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旱情,這不但令玉米播種推遲,縮短了玉米的生長發育時間,而且由于苗情較差,玉米的長勢參差不齊、畝有效株數降低。
與此同時,從玉米授粉期東北與內地同時出現的高溫天氣影響來看,高溫天氣造成玉米授粉期推遲、授粉不充分。觀察當前一些地區玉米籽粒的生長情況可以發現,籽粒排列不緊密,一些玉米棒子禿尖較嚴重。
從近期國內玉米主產區的天氣情況來看,河南、河北、山東、陜西等內地天氣較好,利于玉米乳熟與蠟熟。不過,東北各地天氣仍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地區出現的降雨緩解了旱情,有利于玉米灌漿,但是部分地區干旱嚴重,個別地區玉米葉子已干枯。
據陜西玉米貿易商胡先生介紹,新疆等地今年玉米長勢較好,預計10月初就可以上市供應市場。湖北及其以南地區春玉米已上市,但是數量有限,當前尚未對國內玉米市場形成較大影響。
根據全國玉米整體生長情況分析,預計新疆等地春玉米單產較好,東北玉米單產下降的概率較大,河南、河北、山東等內地玉米單產與去年持平或略減。如果假設今年我國玉米種植總面積僅小幅增加,那么預計我國玉米總產量下調的概率很大。另外,8月上旬,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顯示,今年我國玉米單產預計為每公頃6050公斤,與去年相比減少0.7%;玉米總產量為2.11億噸,與去年相比減少2.1%。
臨儲消化速度高于市場預期
截至8月底,今年臨儲玉米競價銷售進行21周,成交價和成交率整體表現穩定,突出特點是成交率與成交價沒有出現大幅下滑現象。這說明了三個問題:一是臨儲玉米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下游需求企業采購積極;二是國內玉米需求一直保持穩定,無論是玉米替代品價格波動,還是農產品市場、飼料與養殖市場出現較大變動,如生豬產區出現較大疫情等,玉米市場需求仍持續保持穩中有升態勢;三是臨儲玉米就地轉化能力增強,東北產區工業用玉米需求增長較快,東北三省臨儲玉米庫存消化速度快于市場預期。
據了解,截至目前,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成交量在6500萬噸左右,總成交率約為44%,成交均價較高。近期,在南方春玉米收獲上市、北方地區玉米收獲期臨近的情況下,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成交率與成交價仍居高不下,其中質量較好的臨儲玉米還出現了較高的溢價。
根據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的8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預計今年我國玉米總產量為2.11億噸,消費量為2.31億噸,出口量為10萬噸。由此可以發現,今年我國玉米市場產不足需較嚴重,市場供應缺口繼續擴大,所以未來臨儲玉米仍是需求企業的主要采購對象。
此外,產量不足、庫存下降高于預期,未來在玉米價格不斷上行的過程中,玉米替代品市場將趨于活躍,但是玉米替代品的數量、質量與價格優勢已不如往年,其對玉米的替代作用減弱。
近幾年,進口高粱、大麥、玉米、玉米酒糟粕、國產普通小麥等大量替代國產玉米,給市場造成了國產玉米價格高、產量高、庫存高的“三高”假象。實際上,臨儲玉米的高庫存是可以通過農產品進出口政策與措施調整,以及在產區實施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來避免的。目前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以往在國內飼料市場大量進口的高粱、大麥、玉米、玉米酒糟粕不見了,這為國產玉米騰出了市場空間。
根據國產小麥市場的情況分析,質量較差的國產小麥憑借價格優勢大量替代玉米的概率不高。一是當前飼料與養殖企業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識,加大了對原料的質量檢測和力度,如對黃曲霉素、嘔吐霉素的檢測,讓質量較差的小麥無法進入飼料原料領域;二是當前國內小麥價格高于玉米,其價格優勢不復存在;三是近年來國產小麥數量逐年下滑,市場上流通的可用于飼料原料的小麥數量不大。
“近年來,在麥收期間,湖北、江蘇、安徽、河南等省連續出現了陰雨天氣,這一方面造成小麥質量、產量下降;另一方面令市場出現了較多的低質量、低價格的飼用小麥原料。”河南省小麥貿易商崔瑞兵告訴期貨日報我們,在前幾年,飼料、養殖企業等對生產原料的黃曲霉素、嘔吐霉素等指標要求不嚴格的情況下,大量小麥替代玉米,一度出現年小麥替代玉米數量達到2000萬噸的現象。現如今,國內小麥價格普遍高于玉米,加上質量不高,價格與質量優勢的喪失讓小麥在飼料原料中的配比一直下降。
整體來看,由于臨儲玉米消化速度較高,加上玉米替代品缺少,雖然當前國內政策性玉米庫存數量較大,但是對市場形成的壓制作用減弱。同時,由于未來玉米仍是下游需求端的主要采購對象,所以后期庫存已不能對市場構成過大的利空影響。
新陳交替期的玉米價格走勢
張智先向我們表示,受產需缺口擴大以及國內玉米產量不樂觀預期的影響,近期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成交率和成交均價出現回升,現貨市場商品玉米成交價和成交量也表現較好。
“從新產玉米上市時間來看,華北地區新產玉米不久之后就要上市,玉米市場供應量必將增加。同時,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持續進行,計劃競價銷售的數量也保持高位水平。在新陳玉米共同供應市場的時間段,市場價格短期將受到壓制,其漲幅不會過大。”張智先分析說,長期來看,由于今年我國玉米產量預期減少,產需缺口擴大,價格底部將繼續抬升,比較看好新產玉米開秤價,但值得市場關注的是,未來玉米價格波動幅度仍將受到各種政策性庫存玉米投放的影響。
據了解,當前對國內玉米價格漲跌影響較大的一個因素來自于飼料養殖業——國內部分生豬產區出現了非洲豬瘟,并且擴散趨勢依然存在。受此影響,疫區生豬被撲殺,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下降。更重要的是部分城鎮居民對豬肉的消費需求下降,這將在較長時間內不利于生豬需求增長,從而降低玉米飼用需求的增長速度。
業內人士表示,截至目前,非洲豬瘟病例已在東北、河南等地出現,山東則出現了人感染豬鏈球菌病例,這引起了豬肉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東北、河南等省是我國生豬主產區,僅河南一省每年的生豬出欄量就在7000萬頭左右。非洲豬瘟病例的出現,首先令疫區生豬調出困難,造成存欄生豬加快出售速度,令豬價走低;其次令疫區養殖戶生豬養殖效益下調,令其養豬積極性下降;*后會導致當地豬肉等消費量下滑,生豬存欄量走低,使得玉米飼用需求回落。
“目前東北2017年產飼用玉米運至當地的成本價在1920—1940元/噸,臨儲2014年與2015年東北產玉米的成本在1840—1860元/噸,當地2017年產玉米收購價在1860元/噸左右。”河南省濮陽市玉米貿易商胡志強告訴我們,從年初以來當地玉米價格的波動情況來看,年初時,玉米價格較高、質量較好的東北產飼用玉米銷售價格一度達到2100元/噸,隨后在臨儲玉米敞開供應的引導下,價格穩中有降,但是由于當前市場預期新玉米產量調低,很多貿易商包括農戶都看好后市,部分農民還表示新玉米收獲后要多囤積一些。
“考慮到當前有相當一部分已經成交的臨儲玉米沒有出庫,再結合新玉米產量預期下降、短期飼用需求走弱等情況,預計在新玉米上市后,國內玉米價格仍會平穩運行,市場還不具備大幅漲跌的條件。”胡志強認為,長期來看,由于產需缺口較大、工業與飼用玉米等需求增長的趨勢難改,玉米價格長期內不斷上行的概率較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