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簡單的工作部署后,本次浙江蕭山區橫埂頭村“百千萬”活動以及“民情雙訪”工作便拉開了序幕。
“客人來了啊!”還沒敲門,年逾古稀的王老太便出門相迎。這是王玲海兄弟家,他們建造的兩戶聯建房,格外吸引眼球。“這是我的大媳婦,這是二媳婦,都很孝順。外面人來,只要抬頭看看房子,就知道我家有多和睦,辛苦了一輩子,現在年紀大了還能享這么大的福,都要歸功于黨的政策好??!”從老人熱情洋溢的贊美之詞中,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普通村民滿滿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繼續往前走,發現好幾戶都關著門?,F在是白天,年輕人大多在外面工作,加上天空飄著小雨,路上的村民并不多。“我知道這個時候哪里人*多。”陪同我們走訪的村干部任關苗笑著說。循著他的腳步,我們來到了橫埂頭村文化中心。70多歲的門衛陳師傅上來詢問我們的身份后,熱情又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起中心情況來。
橫埂頭村文化中心是2007年建成的,現在老年人成為了這個中心*的“客戶群”,中心職能也逐漸向老年人傾斜,村民早已將此地默認為是“老年之家”。中心的露天舞臺經常安排有戲曲上演。每有演出,不管是越劇還是蓮花落,臺前的廣場定然會坐滿老年人。我們走進一樓的電視室,發現正在播放蓮花落劇目,房間里座無虛席,室內不但開著空調,還提供免費的茶水。
“現在村里條件好,子女也大都孝順,不過老年人平時都不愿意在家待,更愿意到這里來,看看書、聽聽戲、打打牌。今天下雨,人比較少,平時來這里活動的老年人每天至少有150人以上。”門衛陳師傅告訴我們??磥?,這里早已成了村里老人們的一處精神家園了。
不過,走訪中,聽到點贊聲*多的要數去年年底新投入使用的紅館。農村酒席多,婚宴、小孩滿月酒、老人壽酒等,但辦酒場地受到很大限制。有了紅館,老百姓辦酒宴就便利多了。從墻上的一張喜宴場所使用安排表上可以看到,該場所幾乎天天爆滿。
當然,整個走訪過程中,我們也收集到一些不太輕松的話題。比如沒有參加大病保險且土地征用未達標的村民還很多,他們對參加養老保險的愿望是那么強烈;比如東片污水處理廠這個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仍未能解決,臭氣仍然在擾民;比如今年將展開對60平方米以上農村附房的拆違工作,橫埂頭村作為拆違大戶,涉及農戶之多……這一個個牽動人心的熱點,這一個個懸而未決的難題,這一塊塊特別難啃的“硬骨頭”,都是群眾給我們現場出的民生考題,我們必須不忘初心,全力以赴考取滿分,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管困難有多大,辦法總是有的,*后也總能克服的。”村書記陳松根對我們說。這些年來,他堅持雷厲風行和務實擔當的態度,帶領班子大干苦干、巧干實干,村里大大小小的工作才獲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形形色色的矛盾才得到了很好的化解。
有人說,做一名基層干部,是要有勇氣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當各種檢查、各種整治紛至沓來的時候,唯有保持處變不驚的心理和無私忘我的情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治大村若烹小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