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合肥節慶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圖)
合肥節慶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6 13:33:00  來源:合肥日報  閱讀數:414

節慶旅游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2018年省委省政府發布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蟬鳴蛙噪蜻蜓飛,正是荷香醉人時。

  時值盛夏,正是荷花盛開的好日子,走進合肥市龍棲濕地生態公園,置身萬畝荷園,徜徉荷花花海,沐浴荷香,讓人心曠神怡,在炎炎夏日里倍感絲絲清涼。泛舟荷塘,近距離享受生態野趣,荷叢搖曳,蓮葉田田,風姿各異的花朵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或迎風盛開,呈現荷花映日、碧葉連天的唯美景致,吸引了大批荷花愛好者和書畫攝影愛好者駐足荷塘舉起手機或相機,或站或蹲拍下這驚艷的畫面。

  “水澇田”蝶變濕地公園里的荷花大觀園

  龍棲濕地生態公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撮鎮鎮建華社區,過去這里地處圩區,以傳統農業為主,多種植水稻,因為地勢低洼,十年九澇,農民生活極其困苦。土生土長的建華人,同時也是建華社區的建設者張樹,對當年的困苦生活記憶猶新。在撮鎮鎮政府的支持下,建華人決定“蹚新路”,從新農村建設“起步”,“試水”土地流轉,著手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突出水生植物特色,以荷花種植為主,打造*蔬菜標準化示范區,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園,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使一度面臨拋荒閑置的“低產田”,變成今天世人眼中的“聚寶盆”,成為一個擁有數百萬平方米超大規模的安徽省級人工濕地公園、5A級農家樂景區,園區內各種動植物資源豐富,含有多類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品種,是華東地區難得一見的荷園,目前擁有合肥市*為豐富的品種類型,共有花蓮、子蓮、藕蓮三大類,加之盆栽荷花,合計18個品種33個品系近百個種類,頗具本土特色的“包公牌”無絲藕就出自其中,通過對不同品種的荷花進行布局和栽植,形成盆栽和地栽相結合、高低搭配、色彩多樣的荷花大觀園,黃紫紅白,各顯風情,頗為壯觀。

  以“荷”為媒 發展旅游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肥東縣素有“吳楚要沖,包公故里”的美譽。近年來,該縣依托豐厚的生態資源、水文資源和歷史底蘊,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把繼承文化與發展縣域旅游經濟相結合,深挖荷文化內涵,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舉辦“荷花節”持續擦亮荷文化旅游品牌,自2008年以來,肥東縣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荷花節,通過節慶活動的渲染,如今的荷花文化節已經成為拉動周邊人氣,推動傳統農業向旅游農業和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荷花節帶給當地的不僅僅是居民身份的轉變、經濟收入的提高,通過積極改革,建立了農業合作社,采取了‘農業+旅游’的方式,探索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徑。”據肥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荷花節十年期間,肥東百姓的收入增長了近十倍,肥東的經濟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圍繞一些重大項目布局、傳統產業升級等,讓肥東縣GDP從2008年的100多億元,已經提升到現在的600多億元,占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的第74位。

  十載荷花節,今朝更好看。2018年中國撮鎮荷花文化旅游節,以十年荷花節宣傳片、“花兒與少年”十佳荷童評選、“‘荷’美肥東”肥東旅游歌詞征集大賽、“墨葉紅花”書畫攝影展、肥東農特產品展銷會、傳統婚慶禮儀文化節等十大主題活動為主線,加上民俗文化藝術節、《大象邀摜蛋》欄目舉辦的摜蛋比賽等互動活動,激發市民參與熱情,讓荷花節精彩不斷、高潮迭起。荷花節舉辦期間各項活動群眾參與度之高均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每天來龍棲地及周邊地區的游客量與往年相比也成倍增加。“比起春晚,我現在更期待每年荷花節的開幕式。”建華社區居民告訴筆者,荷花節讓百姓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明星,讓老百姓享受豐富的文化大餐,同時擴大了肥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產生了讓更多人知曉肥東、考察肥東、投資肥東、興業肥東的連鎖效應。生態環境的變化,促進了招商引資,帶動實體企業投資。合肥上海產業園、VR小鎮相繼落戶撮鎮,不斷夯實撮鎮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