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平疇成沃野,疏經通脈地生金。八月的鶴鄉大地,漸漸褪去夏的炎熱,悄悄迎來秋的涼爽,處處涌動著生機與希望。郁郁蔥蔥的莊稼地,香氣四溢的水稻田,排列整齊的溫室大棚,規模化養殖的現代農業園……在千里沃野上交織成一曲曲絢麗的鄉村振興發展華章。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始終把做強特色現代農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著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壯大。
創新經營模式謀發展
“如今種植菌菇太方便了,綠環蔬菜合作社實行統一供種、統一用藥,還給我們提供生產技術上的指導。去年我家光菌菇這塊收益就達2萬元,今年我打算再擴大種植規模。”家住四明鎮通洋居委會的居民劉慶春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環。作為遠近聞名的食用菌之鄉,四明鎮在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基礎上,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將“一朵菇”打造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特色名片。為實現食用菌種植效益*化,該鎮發揮企業、大戶帶動作用,育菇大戶鄧錕創辦的綠環蔬菜專業合作社,不僅對菇農原料供應把好關,而且還從菌種源頭上把好質量入口關,直接與江都天達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就地培育平菇母種;通過基地鳳還巢成功招引大戶袁軍創辦江蘇夢之園菇業有限公司,采取“包原料、包技術、包回收”的方式,確立“公司+基地+農戶”“大戶帶小戶”的發展模式,讓菇農吃上“定心丸”。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通過創新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模式,也為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帶來“新機遇”。該縣重點推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等經營模式,已經逐步構建起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了愛民米業合作社生產的“陶字”品牌大米、峰琴辣椒專業合作社“鶴湘”牌辣椒、華明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恒安”牌食用菌等一批品牌農產品。
做優特色產業促增收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而做優農業特色產業方能促使農民真正實現致富、增收。近年來,該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為方向,大力發展優質稻米、大蒜、中藥材、食用菌、蠶桑、海淡水養殖等十大農業特色產業,建成南美白對蝦、銀鯽、河蟹生態育苗等多個特水規模養殖基地,漁業經濟總量、無公害水產養殖面積、水產加工與出口量等指標均列省、市前列。
*菜籃子基地——合德鎮鳳凰農業示范園里,溫室大棚、育苗車間、科技展示棚,處處都留下了來游玩參觀的游客的腳步與歡笑;鄉村旅游新寵——洋馬鶴鄉菊海現代農業園里,“印象洋馬”文化墻、仿古式村居標識令人耳目一新,賞菊、品茶、洗藥浴、吃藥膳等新穎的形式,讓來到這里的游客贊不絕口……該縣牢牢把握“綠色發展、惠及民生”的要旨,將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作為做優農業特色產業的主抓手,著力打造合德鳳凰現代農業示范園、合德現代農業產業園、海河四季果香農業園、開發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特庸“桑樂小鎮”、洋馬鶴鄉菊海現代農業園、四明夢之園食用菌產業園、海通循環農業園、黃沙港休閑漁業示范基地9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壯大綠色有機、休閑農業特色產業,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培育壯大綠色農業產業體系,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流轉,打造農業“轉型升級版”。
“在家里和在外面打工,工資都差不多。在家里工作還能兼顧農活、照顧老人和孩子,一舉兩得!”將土地流轉出去,現在在千秋鎮陽河灣景區工作的農戶陳必春告訴記者,土地流轉后,他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收入來源也更多樣了。
強化主體培育提效益
“我們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股自由、民主管理、平等互利’的原則運作,發展勢頭比較好,今年銷售收入可望突破7000萬元,并帶動當地1800多農戶種植五谷雜糧,幫助農民增收300多萬元。”日前,千秋鎮康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一邊幫忙搬運糧食,一邊向記者介紹。
該合作社已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市場營銷格局,在積極引導成員和農戶種植五谷雜糧等優質豆谷類植物方面,實行“六統一”的生產管理模式,認真抓好質量安全,并為成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統一服務,嚴控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確保產品符合國家農產品安全質量標準,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農產品。
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現代農業效益,該縣加大對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量提升工程,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群集聚發展,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參與農產品加工集中區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建設。推動發展多元化農業服務主體,啟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支持供銷社通過深化綜合改革,推廣“時堰模式”,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普通農戶連片種植、規模飼養,建立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建立完善訂單購銷、利潤返還、直接投資、股份合作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截至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229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4家、市級36家,形成了80萬噸稻米、50萬噸啤麥、60萬錠棉紡、40萬噸油料、10萬噸蔬菜、3萬噸水產品、60組蠶繭自動繅加工能力和2500噸菊花微波烘干能力。
放眼阡陌縱橫的沃野,正凝聚著豐收的熱望;遠眺高速發展的村莊,正走出鏗鏘的足音……鶴鄉大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正不斷釋放出蘊含的能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