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幾十頭豬,每年能賺幾萬元錢。這*,下定決心關停家門口的養豬場,轉型種植南非葉,吃上‘生態飯’……”三亞市羅蓬村村民李文全告訴記者,加入羅蓬村民組建的吉陽袍雅南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后,他還帶領3戶村民“入股”。這是羅蓬村民破除“等靠要”思想,主動尋找致富路子,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的一個縮影。
脫貧不只是要資金、要政策,還得找到適宜的發展思路。目前羅蓬村主要以養殖黑山羊和種植檳榔為主,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羅蓬村探索“黨建+”激活脫貧攻堅一盤棋后,成了三亞美麗鄉村中的“網紅村”,原本在其他地方種植南非葉的種植戶任憲法主動前來尋求合作。
美麗鄉村發展堅持生態優先,南非葉產業與羅蓬村發展定位不謀而合。2018年5月份,羅蓬村黨支部副書記蘇榆仁組建吉陽袍雅南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南非葉。這是羅蓬村尋求產業脫貧的*探索與創新。
“南非葉可以直接放在開水里泡著喝,就像涼茶一樣。”任憲法介紹,這種“涼茶”甘味很濃,喝起來很討人喜歡。南非葉生長能力極強,耐寒耐旱,很少病蟲害,而且種植簡單,平時主要進行除草和施肥即可,村民只要經過培訓后就可以掌握種植技術。“一般種植一年后可以采摘葉子。目前南非葉在市場售價較高,供不應求。在三亞市場行情好的時候,1片南非葉能賣5元錢。”
走進吉陽袍雅南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一個半畝見方的池塘周邊,環繞種植著一株株長勢旺盛的矮樹。記者走近一看,只見這些樹長得比較壯,葉子很大。“這些樹便是南非葉樹,葉子可以生嚼,嚼后一段時間味道會很甘。”蘇榆仁指著這些環繞著池塘種植的矮樹說。記者撕下一小片葉子放入嘴里,剛嚼幾下,只覺味道很苦,但過一段時間后,又覺得味道很甘,可謂“苦盡甘來”。
南非葉的“先苦后甜”似乎寓意著羅蓬村民的蛻變。
蘇榆仁介紹,池塘邊的南非葉樹只是一小部分,南非葉基地主要集中在翻園村小組和芬茂村小組,占地將近200畝。
9月4日,記者在翻園村小組的一塊占地30多畝的田地間看到連成片的南非葉樹幼苗,幾位頭戴草帽的工人正在平整土地。任憲法說,從2018年5月份至今,每天用工量達20人,人均工資為每人每天130元。
南非葉合作社基地所有的土地均向村民或者村集體租賃。蘇榆仁說,合作社向翻園村小組和芬茂村小組承包或者流轉農田200畝,其中,100畝用于種植南非葉,60畝用于搭建現代化溫棚,40畝則用來打造共享菜園。截至2018年5月,合作社向羅蓬村農戶發放土地租金超過558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低保戶等22戶74人直接受益142萬元,人均收入1.9萬元。同時,翻園村小組和芬茂小組的集體經濟收入分別增加16萬元和11.3萬元。“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有20人左右,或以土地入股,或以勞動力入股,或以資金入股。”蘇榆仁說。
“2018年底,南非葉將完成種植100畝。一年左右,南非葉就可以采收,產值每畝每年3到4萬元。”蘇榆仁介紹,接下來,合作社將探索全產業鏈,深挖南非葉的附加值,進行深加工和精包裝出售,經濟效益更加可觀,極大地拓展村民多渠道就業空間。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蘇榆仁說,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只要選對了路子,就能夠走出一條致富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