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亮麗的刺繡,背后必然是綿密的針腳。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得有這樣的功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如今,寧夏自治區還有23.9萬貧困人口。數量雖然不大,但都是難中之難、困中之困,任務相當艱巨,需要更*的措施。“繡花”功夫,就是針腳要密、功夫要細。對照這樣的標準,就是要審視當前的扶貧工作,難點在哪里、梗阻在何處,如何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如何夯實產業脫貧基礎,防止返貧……只有下這樣的功夫,才能提升脫貧質量。
什么是質量?不難評判,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得到群眾認可的脫貧,才是有質量的。而犯了“急躁癥”,降低標準,搞“數字脫貧”;為了“好交差”,“虛假脫貧”、指定脫貧;不細不實,先過關再說……這樣“脫貧”,外表漂亮,可往后一看,美不美,群眾心知肚明。
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后的*關鍵階段,時間所剩不多,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硬任務,沒有任何退路和余地。但越是“一戰定乾坤”的時候,越來不得糊弄應付。
下“繡花”功夫,關鍵看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堅持*、穩定、可持續,一步一個腳印、把工作往深做、往細做、往實做,提升質量和成效,才能激發內生動力,才能干出貧困群眾打心眼里認同的脫貧實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