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農墾國有山圩農場現代特色農業劍麻循環經濟示范區,記者看到,叢叢簇簇的劍麻如整裝待發的士兵整齊列隊于起伏的丘陵上。呈蓮花座般層層排列的葉片長達1~1.5米,頂端有尖銳硬刺,剛直如劍,劍麻因此得名。這種極具特色的熱帶經濟作物在山圩農場已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還為山圩農場贏得了“廣西劍麻之鄉”的美名。
如今,劍麻田里依然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幾公里外新崛起的山圩產業園,又為山圩農場的發展圖景抹上了一筆醒目的亮色。
數據顯示,2017年,山圩農場創建的山圩產業園完成工業總產值45億元,同比增長35%,年均增長率達33%以上,居崇左市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木材園區領先地位,跑出了名副其實的“山圩速度”。
圍繞劍麻產業,借力園區建設,山圩農場以資源和資產為紐帶,為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蹚出一條新路。
發揮組織優勢打牢農業根底
作為廣西目前劍麻種植面積*、產量*的生產基地,山圩農場是有底氣的。“我們農場的特別之處在于,多年來一直實行的是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劍麻產業鏈中,職工只負責種植,農用物資、技術指導、機耕服務由農場統一組織,收獲的麻片由農場統一加工、統一銷售。不管劍麻市場價是漲是跌,職工都能按產量獲得收入。”山圩農場黨委書記、場長黃道勇告訴記者。
這種統一的生產經營模式為農場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組織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先天優勢。40多年來,山圩農場積累了豐富的劍麻種苗繁育、劍麻新品種選育和產業化技術集成示范應用、病蟲害科學防治等方面的經驗,成了國內劍麻農場中當之無愧的“老大”。2017年,山圩農場劍麻畝均單產達到560公斤,是國內平均水平的2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連續多年保持著“劍麻畝均單產世界*”的稱號。
截至目前,山圩農場劍麻種植面積近8000畝,年加工劍麻纖維2100噸,銷售收入3000萬元。“按規模來說,山圩農場并不大,但我們的劍麻產業一直是有利潤的,職工的生活也比較滋潤。”山圩農場辦公室主任周小林說。
“小富即安不是山圩人的選擇。”為實現劍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山圩農場前進的腳步不停。一方面圍繞現代劍麻產業核心示范區的創建,推進劍麻產業集約化發展和企業化管理,形成具有示范、帶動、加工和觀光等多種功能的劍麻產業發展科技集成創新平臺,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種植劍麻5萬畝。另一方面,圍繞劍麻麻渣、廢水、淘汰麻頭的綜合利用,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劍麻皂素提取、劍麻果膠提取和粗纖維提取等項目,提高了劍麻產業的經濟效益,延伸了劍麻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整合資源資產發展園區經濟
組織優勢做強了劍麻產業,同時也將山圩農場的發展觸角伸向更遠的地方。時間回到2011年,當時農場周邊自發形成了木材市場,一直履行著經營職能的農場領導班子對市場的高度敏銳性讓他們嗅出了其中的商機。“廣西林木資源豐富,農場所在的扶綏縣及周邊就有500多萬畝的經濟林,原材料供應充足,林產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同時農場地處南寧‘半小時經濟圈’,交通地理位置優越,土地出租能帶來很高的收益。”黃道勇說。
為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提升土地經濟效益,2011年底,山圩農場自主創建了廣西山圩產業園。
未來要如何發展?山圩農場領導班子思路很清晰。“構建以農場集團公司為核心,農業、林產、地產、物業等子公司為成員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建立適合農場企業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的組織架構,實行專業公司市場化運作。”黃道勇說,農場成立了廣西農墾舢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保留廣西農墾山圩農場職責職能,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下設富德投資、富興物業、春江木材市場、舢旭農業開發、舢旭房地產開發等5家子公司。
通過專業公司的市場化運作,山圩產業園活力迸發,逐步破解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爭議土地難以收回、職工群眾不理解等難題,探索出“產業集聚-土地租金-開發三產-*物業”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既有農墾農場特色,又融入地域經濟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目前,山圩產業園已開發土地6500多畝,土地開發綜合收入達4.48億元,引進林產企業400余家。從林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到生物質發電及相關產業配套,山圩產業園已建成一條完整而系統的林產循環產業鏈。
資源集聚帶來產業集群發展,同時也為園區高質量發展設置了門檻。“現在我們可以有底氣地說,我們不是在招商,是在選商。”任職于山圩農場招商服務部的鄧金寧自豪地說。
推進墾地合作釋放改革紅利
從2011年的二三產業產值為零,到201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5億元,山圩產業園成為崇左市的投資熱土,“山圩速度”在崇左一度成為熱詞。近年來,在“山圩速度”的帶動下,山圩產業園作為當地經濟轉型升級承接點的優勢逐漸凸顯,來自政府的支持讓園區發展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產業園的發展、項目的落地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黃道勇說,目前,扶綏縣政府承擔了產業園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為園內企業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并成立了林業劍麻產業管理委員會,為企業入園及后續建設提供一站式服務。
“2016年5月洽談,2017年1月投產,建設周期只有8個多月,在公司下屬的十幾個電廠中,這是*快的。”入園企業理昂生物質發電公司的負責人張莉告訴記者。
“來的時候歡迎,服務時到位,有問題迅速解決,我們企業就覺得選對了地方。”同樣不到一年即建成投產的天德木業公司的人事部經理蔣澤紅說,從辦理手續到解決用水用電,甚至用工招聘,園區都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
墾地合力促成了墾地雙贏。2017年,山圩產業園納稅4000多萬元,安排勞動力就業12000多人,帶動農工貿、物業管理、倉儲物流、餐飲旅業、休閑娛樂等產業協調發展,在當地形成了產城融合、經濟社會一體化的良性發展格局。
農場職工群眾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跑運輸、進企業、開門店……很多轉業、退休的職工,甚至職工家屬都在園區里找到了就業謀生的好出路。今年3月,“墾二代”潘文斗從農場提前退休后來到了天德木業繼續從事會計工作,除領著退休金之外又多了一份工資:“我現在既能照顧家庭,還能發揮余熱,收入也提高了,這樣的好事,在建產業園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