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郝家橋鎮涇靈村周圍,有2000畝的沙地,這些沙地也是村子里2000多人的口糧地,因為缺水、貧瘠、勞動和收入不成正比,這2000畝土地也就成了一片荒灘地,讓人看著心疼,也刺痛了該村返鄉青年馬正奎的心。從2017年起,馬正奎就承包了這片荒灘開始種黃花菜,如今兩年過去了,這片荒灘已經是黃花一片,成了村民們眼中的“黃金菜”。
不起眼的黃花菜 讓荒灘成花海
“你們要是六七月里來,這里可美了。”馬正奎的黃花菜地特別容易找,今年快60歲的胡東海用鋤頭鋤著地里的野草。
胡東海是2012年和村民一起移民來這里的,干了一輩子農活的他,起初搬遷到這里也不知道該干點啥,年輕人都去城里或者附近打工。
“雖然每家都有土地,但荒灘里缺水,種啥啥不成。”胡東海說,自己嘗試著種了兩年土豆,勞碌上一年,結果幾畝地就收了三輪車一車廂土豆。就這樣,地都沒人種了,也就成了荒灘,盡管村里給地里栽了棗樹,但棗樹大都干死了。
“自從正奎這娃把地承包了,這里就有了變化,荒灘成了一片花海,黃花菜在長起來的同時,因為地里有了滴管、各種肥料,干枯的棗樹也活了過來,今年也掛了不少果子,過幾天就能收了。”胡東海說,今年六七月份的時候,道路兩邊停滿了小橋車,都是來這里看風景的,村里的幾家餐廳每天人都是滿滿的。
看著美景掙著錢 挺舒坦的
“我們有了干的,就能掙到錢了?,F在看著美景就把錢掙了,挺舒坦的。”胡東海坦言,從去年他就來這里干活了,每天掙100元錢左右,鋤草、施肥、摘菜這些地里的活兒讓他能干七八個月,一年下來,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平時每天都有30個村民在這里干活,到了六七月,黃花菜采摘的這兩個月,每天都有100多人,來這里干活的都是些老人,每天能掙到100塊錢。而且每畝地還要給村民300元的承包費。”負責給馬正奎管理這片黃花菜地的村民馬原海算了一筆從他這里支出的工錢,有100多萬元。
其實,讓閑著的鄉親們能掙到錢,也是馬正奎在這里種植黃花菜的初衷。“當時,看著大片的土地閑著,村民沒事干,一著急,就把這片土地承包了下來。但在這片地里種啥,我考察了有半年的時間。”馬正奎說,之所以種植黃花菜,首先,是因為這幾年黃花菜在甘肅和寧夏都已經有了規模,而且黃花菜又是耐干旱的植物,市場和行情都不錯。其次,種植黃花菜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得用不少人,這樣村民們就有事干了。
讓黃花菜變身“黃金菜”
“今年是產菜的*年,干菜和鮮菜加起來的收入有30多萬元,雖然投資和收入不成正比,但這都是暫時的,我們已經找到了辦法。”馬正奎說:“菜販子收購價每斤20多元,超市售價每斤都在四五十元。”這讓他丟了很大一部分利潤。因為沒有加工車間,黃花菜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照鮮菜賣給其他有加工能力的人了,而鮮菜的價格每公斤才1.5元。
“所以,我今年后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建加工廠,目前土地審批手續都已經辦好,希望趕著明年黃花菜上市能建成投產。”馬正奎給自己也給村民算了一筆賬,這2000多畝黃花菜,明年就迎來了盛產期,按照標準的產量保守計算,一年有200多萬元的收入,而黃花菜的盛產期有10年的時間,這10年,僅這片土地,僅工錢就有1000多萬元。
“發展生態農莊、注冊商標、打出品牌,這些以黃花菜基地延伸的產業,我還都沒來得及干。”在馬正奎看來,讓荒灘變為花海,讓村民打工掙錢,這才是起步,如何將這2000多畝黃花菜真正變身為村民致富的“黃金菜”是他接下來要干的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