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復興鎮茶市村臨時停了水,但村民們卻并無抱怨,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村干部在村里的微信群里搞了直播,村干部怎么跋山涉水排查故障,怎么一身泥水地下到水塘里檢修,預計什么時候能恢復供水一目了然。“加油!”“你們辛苦啦!”村民們的留言暖融融的。
在市民們習慣了瀏覽朋友圈獲得信息、掃碼騎共享單車和“掃一掃”付款的同時,社交網絡同樣在賦能基層鄉村。騰訊公司*副總裁郭凱天告訴我們,在騰訊,這條探索之路被起名“為村”。“我們認為縮小數字鴻溝十分重要,數據和連接可以幫助鄉村實現跨越式發展。”
“為村”是個什么樣的平臺?實際上,它是以微信為出發點,在技術上增添了包括村務公開、黨政建設、農技咨詢、書記信箱、辦事指南、法律援助、順風車和村有好貨等10個功能板塊70余個子欄目,來幫助農村基層更便利地使用社交網絡。在人員配置上,包括生產大戶、大學生村官、村干部,也形成了一支兼職的“為村”管理員隊伍。郭凱天介紹說,截至今年8月份,全國已有22個省份超過6300個村莊加入“為村”項目,超過221萬村民實名認證加入了自己的村莊。
社交網絡究竟怎樣賦能鄉村?在專家們看來,“連接信息、連接情感、連接財富”是*重要的3個方向。“首先就是信息互通。過去村務公開,有什么事就往村委會門口的海報欄里一貼,村民未必能看到,即使看到,傳達的信息也有限。但現在智能手機在農村已十分普及,信息交流和互動有了更加有效率的方式。”復旦大學電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邵明說。的確,*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已達2.11億,他們已經跨過了移動互聯網這道“門檻”。
四川省邛崍市組織部部長雷鳴對此頗為感慨,“我們在鎮、村、社區3個層面一共有308個‘為村’管理員。他們負責把村里的各種信息‘上網’,也及時解決村民們在網上反映的問題,比如村民可以直接通過‘微腐敗治理’功能在網上投訴,鄉村治理人人參與,我們的信訪率也下降了34%”。
“社交網絡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在鄉村實現情感賦能,特別是幫助外出打工的村民與家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提供新的互動渠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董小英告訴我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小能溪村的“為村”管理員向遠方對一個電話津津樂道:“我曾經在‘村友圈’里發過一張村里小朋友的照片,結果當天晚上他媽媽就從佛山專門打電話給我,說非常感謝。平時家里只有老人在家,他們用的是老人機,有照片也不會發,她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兒子了。她說著說著就哭了,這事給我很多啟發,其實就是簡單地一拍,就把相隔幾千里的村民聯系在一起了。”
移動互聯網甚至有可能為鄉村帶來新的增收途徑,而且不僅通過電商的方式。山東省巨野縣舒王莊村的侯芹彥和弟弟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卻回了家,繼承起父親竹編鳥籠的手藝。“過去我爹做的鳥籠就是在縣里賣,但現在光我自己,*賺個100多塊錢沒問題,多半是通過網上賣出去的,我們還特地設計了一個木盒子來裝鳥籠,運到哪里也不會弄壞。”新的生意居然來自網絡直播。村里的“為村”管理員張寧寧告訴我們:“開始沒有想到有銷量,就覺得這是傳統工藝,想保留點東西,現在不都流行直播嗎,就給大爺做了一場直播,沒想到有2萬多人觀看,我們在直播的時候留下了電話,后來全國各地的客戶紛紛來電,生意就這么做了起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