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宜豐縣黃崗鎮大門洞村福俊果蔬合作社大棚內,一排排香菇棒整齊地靠在木架上。每個菌棒上分布著10到20多個大小不一的香菇。 “自從加入合作社,不僅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還能照顧家庭,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每年還能分紅兩萬多元。”在基地忙碌的村民蘭清華高興地說道。
“山清水秀,土沃泉甘,四季咸宜”的大門洞村,是黃崗鎮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獨特的自然條件、適宜的氣候環境,為發展食用菌和果蔬產業提供了天然的資源與環境優勢。 2014年,劉福建投資近100萬元,牽頭成立福俊果蔬合作社,在大門洞村建立食用菌生產大棚5個,生產菌種10萬袋,鮮菇產量近100噸,果蔬產品近80畝,產值超100萬元。合作社通過“公司+農戶+基地+合作社”的產業化扶貧模式,帶動村里的貧困戶人均增收上萬元。
“經過4年的發展,我們合作社越來越壯大,目前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共有20余戶。”負責人劉福建說。 近年來,宜豐縣注重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重點圍繞特色種養、生態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生產聚集、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了“一鄉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科學發展經濟產業鏈,使山區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