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華容縣插旗鎮的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廠房門口,一臺掛著浙江牌照的大貨車正忙著裝貨。貨車司機指著車上碼得整整齊齊、裝滿“芝麻芥菜”的集裝箱說,這批貨要送到上海碼頭,遠渡日本。
在該公司無菌包裝車間,1000多名員工忙著分揀、封裝、打包,確保當天把3萬包酸菜風味包發往世界500強企業臺灣統一集團。
公司東側一望無垠的菜地里,菜農們忙著翻耕整地、播種芥菜苗。“我們一家吃的是‘芥菜飯’,芥菜就是我們的‘致富菜’。”在“中國芥菜之鄉”插旗鎮,菜農王政香告訴記者,她家種了15畝芥菜,夫婦倆和兒媳在插旗菜業公司上班,家里這幾年的芥菜收入都超過10萬元。
依托“華容芥菜”國家地理標志品牌,“華容芥菜”成為縣域經濟特色產業。以插旗鎮為主陣地,華容縣芥菜種植面積達22萬畝,芥菜加工企業達39家,芥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產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市場,年總產值達43億元。全縣有20萬農民從事芥菜種植、加工、運銷等,一年為農民增加收入6億多元。2017年,“華容芥菜”成功入選農業部“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華容的芥菜走到今天,可以說是歷經了30多年的痛苦和彷徨。”華容縣農業局局長王仲湘感慨道。
華容芥菜秋播、冬生、春收,始于魏晉,距今已有1500多年種植史。1982年以來,華容芥菜產業迅速發展。1994年,不忍心勞動成果白白浪費的注西村農民趙培林首創地窖芥菜腌制法,即:在菜地挖一個坑,用厚膜封好覆土,大約3個月后啟封,成品鮮黃,酸脆爽口。此法一經問世,立即有許多菜農效仿。
21世紀初,這種腌制加工遍及家家戶戶,插旗鎮芥菜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4萬畝,全縣大大小小的蔬菜加工企業達50多家。這些加工主體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管理不到位,沒有形成統一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甚至還有農戶在田間地頭腌制,腌制廢水流入菜地,造成農田面源污染。
2004年,通過整合插旗鎮內19家加工企業成立的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結束了該鎮芥菜產業“小散亂”、無序競爭的時代。該縣注重培育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在技術上破局,進行改造提質,光是2017年就支持插旗菜業公司新建300個標準腌制池,新建標準示范基地1000多畝。
為了將芥菜這一特色產業打造成重要支柱產業,華容縣加強與湖南農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從芥菜種子提純復壯、綠色種植、加工工藝、營銷策劃等各環節,進行拓展與創新。華容縣蔬菜加工行業協會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技術人員,起草制訂了低鹽漬蔬菜加工技術標準,成為湖南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同時,華容創新芥菜加工工藝,推出了乳酸菌制作“發酵菜”腌制技術。這樣加工出來的產品,不但比傳統“鹽漬菜”的口感和色澤要好,而且有自然的酸香,腌制時間和用鹽減少一半以上。
插旗菜業公司董事長嚴欽武介紹,以華容芥菜為原料的方便面風味酸菜包每年銷售30億包,“統一”“康師傅”兩家方便面企業大約有60%的方便面風味酸菜包來自華容。
一蔸芥菜成就了一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10萬農民致富;一小包酸菜,也能配套世界500強企業,將華容芥菜的旗幟插向農業產業化高地。
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深加工是關鍵,打造品牌是核心。“日本消費者喜歡吃華容芥菜,但是他們也非常挑剔,要求腌制后的水分和脆度恰到好處,并且要保證每批次的芥菜品質如一。”插旗菜業公司副總經理易擁軍說,芥菜腌制時,需用標準的方條石壓制芥菜,這是繼砂子、鵝卵石之后的第三代技術。腌制后的芥菜,按日本客戶的要求,先用機械清洗4遍,再用人工逐蔸清洗4遍,*后用人工逐片莖葉清洗4遍,合計清洗12遍后再進行加工,*后還要通過X光機檢查,才算“體檢”合格。2017年,華容芥菜出口日本達3000多萬元人民幣,產品還遠銷韓國、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等國。
“在2015年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華容芥菜’價值評估為8.77億元,居全國蔬菜類排名第9位、湖南省第1位。”華容縣縣長陶偉軍介紹,使用“華容芥菜”這一區域公共品牌,必須達到標準化生產、標準廠房和腌制池、標準加工技術的“三統一”。
易擁軍算了一筆細賬:一蔸2公斤重的芥菜,以現有價格算,直接賣鮮菜收益0.6元,經腌制初加工后,可賣到1.2元,制作成方便面風味包,可賣到13.2元,其間增值逾20倍!一年下來,僅插旗鎮農民從芥菜產業獲得的收入就超過2億元,幾乎占到全鎮農民收入的40%。據華容縣分管芥菜產業的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黎華平介紹,總投資10.8億元的華容芥菜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將在年底投入使用。
“產業做大做強的*終意義,在于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華容縣委書記劉鐵健信心滿滿地說,要在5年內完成1000畝華容芥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50000畝標準化芥菜生產基地建設,實現300億元以上總產值的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