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關鍵。近日,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顧問楊春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省挖掘化肥行業發展新動能,就是要堅持化肥、走出化肥,重點工作集中在三個方向。
一是利用安全、環保、質量、節能這4個倒逼機制,凈化市場環境,并借助化工園區規范化升級,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注入新動能。
山東化肥行業將優化布局與園區建設相結合,建設化肥電子防偽追溯服務平臺,推進智能工廠、數字車間試點,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初步嘗到了甜頭。當前,已有不少化肥企業以推進智能化改造為主攻方向,比如魯西集團就率先完成了工信部化肥生產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并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
二是研發推廣農業需要的化肥新劑型和施肥新業態,把服務功能的延伸作為新動能,實現化肥由數量增加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
與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化肥行業尚未建立起與之配套的高效供應鏈和專業農業服務體系。這種短板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農資供應鏈條過長,抬高了銷售費用和農業投入成本;是農業服務高度碎片化,企業單打獨斗,不能滿足全程化服務的現代農業需要。通過開展農化服務,可以把利潤點由單一產品銷售,轉向全產業鏈各個環節。我國農業不是缺先進技術,而是缺少應用這些技術的基礎條件,包括設施和人員。畢竟,新技術新肥料的推廣,不能超越我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階段及土地、設施等現實條件。肥料企業作為供給側,必須摒除虛假概念炒作,踏踏實實地研制、開發適用于現代農業生產的產品,用服務將新技術、新肥料真正普及到田間地頭。
三是開展煤制合成氣、礦法磷酸深加工,實現化肥與化工雙引擎發展,為行業發展引入新動能。
在潔凈煤氣化基礎上開展合成氣綜合利用、煤基多聯產,可以在不降低氣化強度的前提下,有效分流合成氨和尿素產能,是氮肥企業創新發展的一項新動能。近年來,山東各個氮肥企業以煤氣化為平臺,實施化肥相關產品多元化,陸續建成年產40萬噸三聚氰胺、50萬噸雙氧水、47萬噸DMF、5萬噸乙撐胺、130萬噸醋酸、15萬噸醋酐、16萬噸己二酸、35萬噸甲酸、84萬噸丁辛醇、6.5萬噸聚碳酸酯、30萬噸聚氯乙烯、10萬噸己內酰胺、42萬噸山梨醇、5萬噸維生素C項目,形成兗礦集團、華魯恒升、魯西集團、瑞星集團等一批市場占有率高、技術裝備先進、產業帶動性強的骨干企業。
楊春升表示,山東省化轉辦已經組織協會編制了《山東省化肥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提出到2022年,潔凈煤氣化占合成氨總產能的比重提高到90%左右,氮肥行業基本實現第三代潔凈煤氣化;合成氨產能壓縮200萬噸,年產能控制在650萬噸左右,尿素年產能控制在800萬噸左右,基本滿足省內農業需求;磷肥、復合肥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開發推廣力度;行業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骨干企業達到國際煤頭制氨、合成氣煤化工和新型肥料生產應用的先進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