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強,農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鄉村振興是一項長遠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而且要加快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鄉村要有人才,能夠引領農村發展,帶領村民過上小康生活。但從我們了解的情況和實地調查的情況,目前鄉村人才短缺比較嚴重。
鄉村人才匱乏成制約鄉村振興重要短板
目前我國鄉村人才匱乏,難以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鄉村人才老化、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隊伍不穩定、缺乏競爭力;鄉村人才的學歷、職稱、能力偏低;鄉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條件和環境不佳。綜上所述,我國鄉村振興應以人才振興為先為要,要更好地探索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新路徑。
境外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經驗值得借鑒
從目前來看,我國鄉村人才培育要明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經營隊伍的受教育水平、整體素質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距。
西方國家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也曾經歷遭遇鄉村人才匱乏、素質不高的困境。很多國家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素質、培養鄉村人才,紛紛制定規劃,采取與自身相適應的行動措施。
比如,日本開展立足鄉土、自立自主、面向未來的造村運動,挖掘更多的本土人文資源,培育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尊重生產經營能手;加大建立伙伴協作型農村計劃行動,政府對鄉村提供積極性保護,同時防止單純的市場力量對鄉村社會的生產生活其文化價值觀的全面侵蝕,建立農村對話機制和農村透鏡機制,充分調動當地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良好的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環境,推動農村電子政務和跨部門的農村工作小組建設;瑞士開展生態環境型鄉村建設,以生態環境增強鄉村人才吸引力,在鄉村生態價值、文化價值、休閑價值、旅游價值、經濟價值融合發展中體現人的價值等等。
再比如,上世紀90年代,我國臺灣地區進入工業化中期之后,也出現了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問題,突出表現在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發展滯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臺灣開展了“富麗鄉村”建設,其中一項重要經驗就是,加快農業各類人才的培養,提高農村人才資源要素儲備。
盡管這些規劃或行動措施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農業生產者有尊嚴、有歸屬感,讓農業生產成為一種職業,吸引更多人才向鄉村聚集,同時大量培養高素質農民。這一點值得借鑒。
“五指成拳”需要培育引進人才相結合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聚全社會的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有了人才支撐,鄉村振興才能“五指(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共抓”“五指成拳”。為此,建議:
一是開展全國鄉村人才普查和建立鄉村人才數據庫。通過跨鄉鎮跨專業跨主管部門,對相關人才進行分類管理、分類施策,定向發力、適崗輪崗、專崗專用。通過成立相關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使鄉村的各類管理人才、經營人才、科技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互聯網+”思維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瓶頸,讓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讓鄉村創新人才充分展現自我價值。創新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留用、引進、管理、使用等工作機制和管理體制。明確鄉村人才管理、建設責任主體、監督管理和目標考核。進一步完善鄉村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實用型、創新型鄉村振興人才集群。
二是弘揚鄉賢文化。要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更多鄉賢反哺鄉村。尊重鄉村的生態價值、生活價值、文化價值等,建立鄉賢聯絡機制,發揮鄉賢橋梁紐帶作用,重構鄉村地域文化。筑巢引鳳,大力實施“三鄉工程”,出臺鼓勵“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具體政策措施,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兩輪驅動,防止農村人口過度流失。營造強大的鄉賢力量,引導鄉風文明鄉村發展,鄉村治理的強大正能量。
三是團結和聚力新社會階層人士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具備智力和專業的優勢,完善和引領民政、網信、科技、宣傳、司法、文聯及行業協會等部門參與的新社會階層人士聯席會議制度,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和培訓的力度。助力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機械化和信息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司法部門通過組織律師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保險、農民社保、農村金融信貸、農村拆征遷、農業知識產權等方面在法律保護、咨詢訴訟等方式。探索對現代農業等人才、技術、項目相關政府補貼及時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培訓和儲備的力度。以研學旅行吸引知鄉力量、以投資創業吸引下鄉力量、以鄉愁記憶吸引返鄉力量、以健養休閑吸引歸鄉力量。
四是定期評選我國農業科技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農業科學項目。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體系建設,加大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建設力度,應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支持農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任務,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鼓勵支持鄉村用人主體引進和用好各類人才,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的人才培養合作和交流機制。通過政策傾斜、教育培訓等方式扶持農村致富能手,開展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為對象的培訓提升農民素質。參照培養免費師范生醫學生的辦法,在農業院校、農科類專業中,探索開展公費農科生招生試點,培養更多農業人才。
五是國家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條例》,編制區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劃》。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社會的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職業農民培育力度。設立鄉村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創新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式和平臺,通過發行農業技能培訓券和科普券,合力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完善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完善職業農民注冊、職稱認定、信息檔案登記等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按需創新培養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增強鄉村各類人才的榮譽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此外,還應深化我國農村改革,加強一二三產融合。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發揮好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各自的角色和作用,讓農村人力資源要素充分活化,使農民的創造性積極性充分迸發。發揮農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讓“三農”發展向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的系統化、全局化發展,使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特色現代農業品牌培育、融合發展、質量安全的重要支撐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