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清遠英德市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圖)
清遠英德市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17 14:01:00  來源:清遠市農業局  閱讀數:708

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九大以來,清遠舉全市之力推進鄉村振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強力推動下,全市農業部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強指導和扶持,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抓好示范點創建,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位于英德市石牯塘鎮的“錦潭小鎮”項目,覆蓋5個村委會9個村小組,規劃面積2萬畝,核心區面積5000畝,是廣東農業公園、廣東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創新采取“企業+鎮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農戶”五級聯創模式、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創新“三變”扶貧模式,推進“農業+特色小鎮”建設,在實現項目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已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發展的全新態勢。

  一、發展高質量農業,推動“產業興旺”。

  一是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錦潭小鎮”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在錦潭水庫下游開發錦潭特色的谷底冷水漁業和茶果蔬菜農業,形成占地約5000畝的集水產養殖、禽畜養殖、蔬菜、水果、沼氣利用、有機肥轉化利用等于一體的立體循環農場,形成3條現代化生豬生產線、梅花豬生產線,年產6萬頭;建成淡水魚標準化魚塘3500多畝,年產1000多萬斤;三鳥養殖場以“竹園雞”“青頭鴨”為主,年產100多萬只;1000多畝立體綠色蔬菜生產基地種植20多個品種,年產1000多萬斤。已通過了ISO9001質量認證、供港澳活豬出口許可,有8種水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2個品種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轉換證。

  二是注重產業提檔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科技精品農業。突出科技創新和示范帶動,與廣東省農科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10多家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技術合作和研究。依托成熟的品種優質化繁育與分級加工技術,優質化繁育的娃娃魚、三文魚、鱘魚、鱉已經成批量繁殖成功,種質資源保存實現新突破,成功掌握多項仿生養殖技術。項目還將開發建設農業科研孵化平臺,拓展新技術應用和新品種推廣。

  三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開始突顯。一方面,“接二連三”延伸全產業鏈。建有占地500畝的農副產品加工廠,向市場供應魚干、臘肉、臘腸、菜干約600萬斤,精品農產品銷往粵港澳地區,已開發30多家“錦潭”品牌直營店和O2O體驗館,形成珠三角品牌終端連鎖網絡,年產值突破3億元,實現產前、產中、產后的產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優一進三”農旅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成集生產經營、觀光體驗、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農業旅游綜合體,開發建設農業科研孵化平臺、農業深加工中心、家庭農場、錦潭十八景、12公里瓜果長廊、光伏發電現代農業體驗館、智慧運營服務中心等主體工程,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目前錦潭河流域大部分項目基本完成或接近完工,與村合作的家庭農場示范基地不斷完善,部分共建的蔬菜基地今年上半年已進入采摘期。

  二、踐行綠色發展方式,構建“生態宜居”。

  “錦潭小鎮”所在的石牯塘鎮是生態調節鎮,綠色生態優勢明顯。項目所在地水利電力資源、土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擁有廣東省*的錦潭水庫大壩。錦潭河流域水質純凈,年均水溫在20℃以下,為錦潭的漁業養殖、農田灌溉、旅游開發提供了不可復制的、優越的自然生態系統。項目創建以來,堅持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錦潭河流域的水系生態、山系生態、岸基生態等三大主體生態圈,以水為軸,注重生態保護,構建“一軸兩翼三脈九組團”的空間功能體系,將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整合周邊9個村小組,按照原有生態體系統一規劃布局,注重村容村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三、開展文明村鎮創建,促進“鄉風文明”。

  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形成黨建帶鄉風文明建設的格局。各村積極成立群眾自治組織,如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配齊人員,配套規章制度及宣傳,多舉措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村規民約打印發放入戶,村里設置鄉賢榜、善行義舉榜、身邊好人榜,表彰先進,樹立榜樣。開展豐富的文明創建活動,如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的評比和表彰,創建鄰里和諧、鄉風文明的新農村。各村還會開展獨具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傳承和發揚傳統農耕文化。

  四、加強組織建設引領,保障“治理有效”。

  一是注重黨建引領。加強農村基層黨建,逐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牽頭龍頭企業建立了兩新黨支部,黨支部在整個項目的發展中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協助解決錦潭小鎮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以“黨組織+黨員+貧困戶”模式,設立“黨員脫貧致富帶頭人”,實行“一顆紅星帶動一村”,引導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等群體,積極參與農村綜合改革、產業項目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環境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激活了鄉村內生動力。

  二是創新“五級聯創”發展模式。采取“企業+鎮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農戶”五級聯創合作共建、資源共治、利益共享的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土地、資金、勞動力等核心要素融合。企業負責項目整體規劃、生產資料投入、引進項目和技術指導,引入民營資本和統籌整合涉農資金進行投資運營管理;鎮政府負責協調項目土地、用水、用電、環保和治安問題,協調企業項目立項、報批、工商稅務登記等相關事宜;村委會負責轄區內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引導村民支持項目正常建設及運營,維護好轄區內衛生、治安,做好交通疏導工作;村民小組負責提供項目所需的土地和勞務,協助創建方管理、監督家庭農場建設項目,作為第三方檢測鑒定農戶所種植出來的農產品質量是否達標;農戶以土地資源作為股份入股企業,優先享受景區就業權和承包土地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五級聯創”形成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項目的推進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促進了鄉村社會平安和諧、安定有序。

  五、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力促“生活富裕”。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和產業扶貧機制,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力推進產業致富、鄉村致富、體制致富、脫貧致富,形成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

  一是創新利益分配機制。企業與鎮政府、村委會、村小組、農戶的合作和聯合中,充分建立了共享機制,從簡單的買賣、租賃行為逐步向保底收購、股份合作等緊密合作關系轉變,形成利益共同體。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中下旬開始營業,預計接待能力每年可達100萬人次,“五級聯創”的各級將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其中:鎮政府從景區門票中按3元/人每票提取治安管理費。村委會從景區門票中按1元/人每票提取管理費,轄區內合作經營農副產品、三鳥及魚類回收總價款中提取返撥3%的管理費。村小組每年提供合作土地收益每畝不足500元(包含林地、荒坡地)的由創建方按500元/畝保底。村小組集體提供土地合作按園區規劃設計建成后,以村小組為單位,本村小組應得總收入返還3%管理費。農戶以土地等資源產權投資獲得分紅,并零投入與建設方合作共建家庭農場,還能優先承包土地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

  二是創新“三變”扶貧模式。實行“龍頭企業+扶持項目+貧困戶”,推動“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股權”“農民”變“股東”的“三變”的產業扶貧模式,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以產業幫扶資金入股,實現“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選取石牯塘鎮6條分散貧困村(三聯、石下、永樂、長江、黃洞、聯山)、6條重點村(八寶、鯉魚、堯西、沙坪、石小、螢火)為幫扶對象,有勞動力貧困戶以投資入股的形式與項目公司合作,時間定為五年,每年不低于10%收益。現全鎮已有621戶貧困戶2257人入股,入股總金額達1273.5萬元,預計每年可獲收益127.35萬元。目前621戶貧困戶已獲得*年度的收益,人均增收564元。

  土地入股共建家庭農場和蔬菜基地,實現“資源”變“股權”。企業與村經濟合作社簽訂股份合作協議,與園區周邊的農戶合作共建家庭農場或蔬菜基地。建設范圍覆蓋5個村委會近40個村民小組,約5000人。對貧困戶及其他農戶的零散土地進行整合和整治,由各村的村經濟合作社負責將本村土地進行整合并重新分配,農民以土地等資源產權投資入股,按約定分紅,保底收益為500元/畝,并依照自身能力自行承包,多勞多得。土地整治所有投資均由企業承擔,整合后的土地以50畝左右為一單元,規劃建設特色家庭農場,農戶可承包經營,產出的達標農產品由企業統一進行回收。此外,農戶經營家庭農場,每畝土地勞務收入達不到500元/畝的部分由企業兜底補足,村民低投入、低風險、高收入。

  升級打造特色新農村,農民成為旅游經營戶。項目建設范圍內的村莊將全面升級打造成為特色新農村、宜居宜游鄉村,“一村一特色”開發民宿,由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村民進行衛生打掃、經營管理,公司實行“合作分紅”的模式反哺村經濟合作社及村民,民宿住房以每晚80元/間計提,以村集體分30元、管理農戶分50元的方式進行分配,參與經營的農戶和村經濟合作社通過勞動投入,變身旅游從業者。

  促進就業扶貧,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多模式的合作共建增強了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已有一百多名貧困戶進入企業就業,他們在股權分紅之外月薪可達3000元以上,同時,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入公司務工按年度發放就業補貼。在項目區內還將設立貧困戶專營特產一條街,計劃提供100個鋪面,采取減租或免租的形式讓貧困戶經營,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或創業脫貧。

  “錦潭小鎮”展示了鄉村振興全要素的融合發展,目前還是起步階段,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下一步,繼續加大投入與盤活資源兼顧,致力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發展的示范亮點。對項目的整體提升有以下思考和建議:

  一是綜合推進整體提升。進一步加強創新驅動,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現代農業+互聯網”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農業,增加農業VR、農業動漫等新元素。引入的農業品種要注重觀光性和實用性兼備、先進性和創新性兼具,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項目運營團隊要注重提升管理和策劃能力,做好宣傳推廣。

  二是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規范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結合農村土地確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進一步推動“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家庭農場+農戶”“ 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條件成熟后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讓農戶更大限度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三是探索“公司+經濟社+農戶”發展模式。村經濟社引導農戶抱團發展,農戶統*轉土地或入股到經濟社,經濟社與龍頭企業以共同協商、簽訂合同形式,合作開展集約化、規?;a經營,三方共享發展成果。農戶除了獲得土地出讓租金和務工報酬外,還可獲得村集體經濟收入分紅。對跨行政村集中連片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的,探索建立聯村黨委,創新“規劃共謀、資源共享、產業共建、矛盾共調”的協作機制,推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形成促進村集體經濟增長、農戶增收的長效機制。

  四是推動“農業+體育”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環境優美、河岸長達12公里的自然資源優勢,增加體育元素,拓展運動健康功能,策劃開展廣東農業公園馬拉松體驗賽、自行車體驗賽、沙灘排球賽等,把文化和體育元素做細做實,讓景區更有特色、有賣點、有人氣。

  五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引導項目覆蓋村組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如由原來已創建為示范村的基礎上,再提升檔次,爭創成為特色村。因地制宜,適當發展民宿、農家樂等,與“錦潭小鎮”項目互通互融,整體協調,連片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