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四川旺蒼:紅皮花生成“網紅”村民腰包鼓起來
四川旺蒼:紅皮花生成“網紅”村民腰包鼓起來
農業網   時間:2018/9/17 14:59:00  來源:中國網  閱讀數:417

  近日,一輛載滿剛采挖的紅皮花生大卡車從旺蒼正源鄉駛出,沿著盤山公路駛向40公里外的縣城區。“以前,老百姓種植的紅皮花生還只是在鄉上散賣,如今,通過郵政農村電商平臺,正源紅皮花生變成了網上暢銷的農產品。”該鄉黨委書記石建平說。

  “老張,采挖花生得用小鋤,用大鋤把花生皮損傷了,運輸過程中容易生霉。”在正源鄉轅門村貧困戶母桃元的4畝花生地里,他便邀請左領右舍幫助采挖花生,一群人坐著揮動著小鋤頭——那勁頭,簡直就是在地里挖寶貝!

  “有了好銷路,種植戶就要把好品質關。”母桃元告訴記者,不光在采挖時保證花生顆粒無損,花生采收回來后得洗去沙土,否則時間久了就沒賣相。

  母桃元說,以前零賣生花生1元多一斤,通過中國郵政電商平臺花生卻賣了4元一斤,價格高了3倍,大家都心動了。“電商平臺銷售花生要把控質量關,不僅采挖費時,還要清洗、晾曬,雖然麻煩一些,但是價錢差不多貴了3倍,劃算。”他樂呵呵地說。

  “通過電商平臺,我家今年種植的4畝花生總共 1000多斤,已全部銷售一空。”母桃元的幸福溢于言表。

  “在裝箱時,還要對花生進行分撿分級。”轅門村*書記余鑫說,對村里未達標的花生,我們將不予收購。

  為保證收購的花生能遠銷國內外,每次在花生裝箱時,當地都要嚴把質量關,現在村里的花生要當上“網紅”,就要做到“三不要”。即:不要“泥面子”、不要“蟲眼子”、不要“癟米子”。

  該縣郵政分公司總經理楊明謙介紹,通過郵政電商平臺購買的紅皮花生,在包裝箱上還印有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描這個二維碼就可以獲得這箱花生從種植到倉儲、物流的全部信息。“在了解清楚花生的整個包裝過程后,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食用了。”楊明謙說,從花生采挖到運輸的全程追溯,能夠對生產管理過程全程控制,更為重要是物聯網讓正源花生的品質得到了有效保障,這為旺蒼紅皮花生“走俏”電子商務平臺打下了良好基礎。

  截至目前,正源紅皮花生通過郵政“郵樂購”線上線下模式已銷售到全國25個省市達1620件,重量4800余斤,預計在整個銷售周期內,郵政電商平臺的花生訂單將突破3000件。

  加盟“郵樂購” 村民腰包鼓起來

  一向名不見經傳的正源紅皮花生,通過郵政電商平臺“郵樂購”進行推廣銷售,帶動了當地農民的致富夢。王清全就是其中一位。

  當天下午,轅門村4社貧困戶王清全又拉著一袋袋經過精挑細選的紅皮花生,到村里花生收購點過磅稱重,將500斤花生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目前,他已收入4000元。

  長期以來,該鄉老百姓種植的花生由于種植規模小且缺乏銷售渠道,導致種植出來的花生走不出大山,增加不了收入,從而影響了老百姓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該縣郵政分公司在了解了這一情況后,與正源鄉黨委、轅門村兩委商量,決定以轅門村四社為核心種植區域,涵蓋轅門村11個社、竹園村10個社并發動全鄉貧困戶積極種植紅皮花生,縣郵政公司負責在郵政電商平臺進行推廣銷售。

  據楊明謙介紹,郵樂購由中國郵政與TOM集團攜手呈獻,是一個結合高端線上網購和線下零售于一體的獨特創新購物服務平臺。

  “縣郵政公司收購我們的花生不但比市面價高,還把車開到家門口來收購,使我們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竹園村貧困戶陶紹勇說,今年他種植的3畝紅皮花生,通過郵政“郵樂購”進行銷售,收入將達到8000元,比去年增加了3000多元。

  據了解,通過郵政”郵樂購”線上、線下銷售,今年,該鄉2萬斤花生線上銷售可突破3000件,線下銷售8000斤,銷售收入可達50000元。

  楊明謙告訴記者,接下來,旺蒼縣郵政分公司還將組織全縣貧困戶采摘獼猴桃、收割水稻,通過郵樂小店進行推廣銷售,從而帶動全縣貧困戶、非貧困戶致富奔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