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于風雨災害的影響,山東壽光不少蔬菜大棚被洪水沖毀,不僅菜農損失慘重,也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蔬菜種植產業,甚至有人認為還抬高了北京的菜價(后來辟謠說是無稽之談),還有菜農因此自殺,足見這場災害對一些家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今年6月,有新聞報道說,在央企工作、月薪過萬的白領兩年前辭職回老家養雞,前前后后虧了近50萬,如今準備返城找工作。可見,農村的種植業、養殖業在自然災害面前仍然十分脆弱。
近日,一篇題為《耶魯村官“黑土麥田”下鄉現實:多項目擱淺、名校生創客離去》深度網文寫道:“耶魯村官”、黑土麥田(簡稱黑麥)的創始人秦玥飛,2016年推出“鄉村創客”計劃,將*的大學畢業生輸送到*貧困縣、貧困村進行幫扶。2017年,黑麥進行了第二輪招募,從3000份申請中正式錄取了60名成員,錄取率僅2%,官方展示了他們耀眼的教育背景:劍橋、牛津、北大、清華……鄴君就是其中之一。她與另外兩名名校生在湘西的一個貧困村里養雞。不到一年,創業項目艱難維系,和大多數創客一樣,鄴君心灰意冷地離開。——這篇報道殘酷地告訴人們,發展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并不因為名校的教育背景而容易些,也不只是有一些點子、有幾個創意在短期內就能做得到,在運作項目時還會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那再牛的名校畢業生、再多再好的項目*終可能都是紙上談兵,難以奏效。
蔬菜大棚是壽光的支柱產業,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有超過百萬畝的生產規模,占當地*產業生產總值90%以上的比重,政府十分重視和支持。然而,就是這樣政府重點扶持的規模產業,一場沒有正面吹襲的過境臺風、*化解上游幾個水庫大堤潰壩危險的泄洪,不僅讓受災菜農血本無歸,也讓壽光的蔬菜產業元氣大傷。大規模的支柱產業尚且如此,那一個央企白領辭職回家鄉養雞、幾個名校生(哪怕海歸)到貧困村養雞養豬或種菜種果,充其量也就是小規模的養殖種植,一陣風雨把你“打翻在地”不是小意思嗎?
有鑒于此,希望各級繼續加大扶持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的力度,尤其要引導農民規模種植、規模養殖,以增強自身的抗壓防災能力。同時,適當推出有一定幫扶功能的農業保險,解決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特別是小型養殖種植“看天吃飯”的后顧之憂。這恐怕也是消除整個種養業憂慮的主要辦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