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定陶區冉堌鎮冉堌集村村民冉劉保嘗試“南果北種”,成立專業合作社,將原本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大紅品種的紅心火龍果引進到冉堌進行試種,*終大獲成功,火龍果品質、口感、產量不亞于南方地區,為冉堌產業扶貧又開創了一條致富新路。
“2017年3月份承包土地開始種植,借助冉堌集原先這10個大棚的加熱溫室技術,今年3月份火龍果開始開花,火龍果苗木一般有5-6個花苞,等到火龍果開花以后經過授粉,兩個月左右就能結果,畝產就是三到五千斤,每公斤賣40-50元,銷量供不應求,微信平臺一發,幾天就完了,現在好多人打電話還沒有貨。”冉堌鎮冉堌集村益收火龍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冉劉保告訴記者。
火龍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是生長于熱帶、亞熱帶的一種水果,分為紅心和白心兩種,其中紅心火龍果更是營養價值豐富,北方很少有人了解火龍果的價值及它的生長環境,也根本想不到這種熱帶水果還能在我們北方生長。據冉劉保介紹,*初他也沒敢想種植火龍果這件事,是2014年在江蘇鹽城、壽光等地考察,見到有人種植成功了,才知道原來咱這也能種火龍果,而且火龍果每年能采摘6-8茬,采摘周期很長,管理起來也比較方便簡單,所以他就鼓起勇氣大膽地先試種了10個大棚,引進了火龍果栽培技術和儲熱式太陽能加熱溫室技術,按照標準化無公害果蔬種植模式,打造菏澤市**的火龍果種植基地。
以往的熱帶水果大多是從南方運過來的,由于長途運輸,許多在沒有完全成熟時就被采摘,所以味道和品質會大受影響,而如果在本地成功種植,就能夠在水果完全成熟時采摘銷售,保留其品質和口感,冉堌集的火龍果基地采用綠色無公害種植,消費者能夠放心食用。因為冉堌集村種植的火龍果都是*無公害的,口感非常好,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慕名來到冉劉保的大棚購買火龍果。原本只是將火龍果進行外銷,但因來的客人多了,冉劉保順勢將自己的銷售方法進行了變化,成立了采摘園,希望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到大棚里享受自己采摘火龍果的樂趣。
看著自家大棚里翠綠茂密的枝條下面掛著的紅彤彤、圓滾滾的火龍果,冉劉保心里很高興。他指著大棚內前排的與眾不同的火龍果苗木介紹道,“這些棵火龍果叫燕窩火龍果,它的皮是黃色的,品種更為稀有,營養價值高,目前我種了2000棵,正在試種中,等開花結果后,主要銷售于一線城市,因為產量少,市場上會供不應求的。”
*次試種紅心火龍果大棚就如此成功,這更加堅定了冉劉保擴種的信心,決定今年年底再擴大基地,承包50畝土地,建設10個紅心火龍果大棚。因為工作量的增大,因此他將村里6戶貧困戶吸納進了自己的合作社,希望能在將自己的火龍果產業發展得更好的同時,也幫助村里生活困難的人一起把日子越過越好。
對于未來,冉劉保有了一個更大的“夢”。他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今后,不僅要吸納周邊的農戶到種植基地打工,更要將自己摸索出的火龍果種植經驗和營銷模式等傳授給他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