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湖北當陽再生稻“一種兩收”成農民增收“金種子”
湖北當陽再生稻“一種兩收”成農民增收“金種子”
農業網   時間:2018/9/21 8:40:00  來源:央廣網  閱讀數:405

  2016年,農業農村部出臺的《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再生稻。在湖北省當陽市,再生稻田在這個秋天迎來了豐收。

  近年來,在各級農業部門推廣下,經過湖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稻“一種兩收”創新團隊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全省再生稻面積從2013年的44.7萬畝增至2017年的230萬畝,一批有市場發展潛力的再生稻米品牌正在迅速形成。

  今年4月,記者來到湖北省當陽市河溶鎮前英村,正值再生稻插秧的季節,村民龍才芹正在田里插秧。她告訴記者,去年她嘗試種植12畝的再生稻,沒想到效益還不錯。于是,今年她種植了50畝再生稻。

  龍才芹:一畝田*可以增收1000元,*可以增收500元。

  龍才芹所說的再生稻,其實是利用原有稻樁上的腋芽經廢水管理,使其休眠芽萌發,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第二季的再生稻不需播種、育秧和插秧,不需耕犁耙田,省種、省工、省肥、省水、省藥,投資少,生長期短。

  當陽市河溶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趙軍:再生稻種植技術在我們鎮發展比較迅速。今年再生稻種植面積可達2000畝以上,經濟效益比傳統的一季水稻、一季油菜,或者一季水稻、一季小麥的純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據了解,目前當陽市再生稻達到1萬畝,年產量可以增加到600萬斤,使農民平均每畝增收500元。趙軍介紹,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再生稻可以為農民朋友帶來更多收益。

  趙軍:再生稻*季產量和平常中稻基本持平。第二季減少了投入,大概每畝50元左右。正常年份可以收400斤再生稻,按照現行價格大概是800元。

  已經種過兩年再生稻的前合村村民趙然明告訴記者,再生稻稻米的品質確實優良,今年他準備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畝。

  趙然明:確實口感比一般的米質好多了,東北米、泰國米都比不上。

  經過去年一年的試驗示范,不少村民都嘗到了種植再生稻的甜頭,今年當陽市河溶鎮將繼續發展再生稻種植,為農民朋友增產增收。

  趙軍:通過項目帶動在前進村、前合村和前英村建立了三個連片1000畝的示范片,總共發展面積是5000畝。

  今年8月,記者再次來到當陽市河溶鎮,春天的設想在秋天變成了現實。在河溶鎮前進村,記者看到,今年頭季再生稻迎來收獲期,大馬力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村民張華繼看著這長勢喜人的稻谷,臉上樂開了花。

  張華繼:我們從去年開始種植,這一片有500畝,我本人種了12畝,今年看收割的情況,產量不會少于去年。

  家住當陽市河溶鎮前英村一組的賀維,當初是在村干部的宣傳下,種植了再生稻。眼下正是收獲季節,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看著鋪滿院子的稻子,賀維很是開心。

  賀維:我今年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發展了再生稻10畝,從目前收割的情況來看,畝產可以達到1400斤左右,第二季畝產可以達到400到500斤,可增收1000元,我決定明年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當陽市河溶鎮是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稻“一種兩收”高產模式示范基地,示范面積共一千畝。為了讓農民增產又增收,河溶鎮還專門成立了合作社進行統一銷售。

  當陽市河溶鎮前進村書記張華春:我們成立了一個菁芝苑糧食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目的是使再生稻的產品規范化、市場化,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們注冊了商標,農民田里收獲的再生稻,我們先用保護價收起來,比市場再生稻的價格高2至5角,然后加工銷售。村集體出面搞一條龍的服務,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按照“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農業發展總要求,近年來,當陽市在河溶鎮、王店鎮等地大力推廣了再生稻種植。

  當陽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孝平:今年當陽市再生稻面積達到2萬3千畝,切實可增收1150萬元。

  對于后期的管理工作,河溶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趙軍也給出了相應建議,請農民朋友一定要適時進行肥水管理,促進再生稻生長。

  趙軍:*,在收獲當天把覆蓋于稻頭上的稻草扒掉,及時噴施920;第二是加強肥水管理;第三是在出苗不整齊的情況下,十天以內噴施第二次920;第四是加強病蟲害管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