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是黑米的原產地,早在2100年前,該縣范壩村一帶的農民就已種植并食用黑米,經過歷代人民的選育、培植,繁衍至今。2005年,洋縣黑米獲得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認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產品。但多年來,洋縣黑米產業發展受諸多因素制約,規模小、銷售不暢、市場占有率一直不高。
“我們要徹底改變洋縣有機產業“只見群星,不見皓月”的現狀,努力把黑米產業做大做強,做成帶領全縣人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2018年2月,在該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縣長杜家才對黑米產業發展發出了動員令,亮出了承諾書。隨即,一場聚力發展“黑產業”的攻堅戰在洋州大地打響。
為扶持黑米產業快速發展,該縣先后印發《洋縣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實施意見》、《洋縣黑米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把發展黑米產業作為全縣五大脫貧產業之首,并從2018年起,每年統籌整合涉農資金3000萬元,在黑米種植基地發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商標申報和產銷補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時,引導黑米種植戶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結成產銷聯盟和利益共同體,探索推行“黨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種植戶)”以及“合作社+貧困戶(種植戶)”等生產模式,通過入股分紅、訂單生產、入企務工等多種形式與貧困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群眾通過發展黑米產業增收致富。
按照統一規劃,該縣以9個平川鎮(辦)為重點,先期在每個鎮(辦)建立至少1個300畝以上示范片,并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力爭在2019年黑米種植面積達6到8萬畝,2020年穩定在8到10萬畝,培育發展黑米生產龍頭企業8到10戶,專業合作社100個以上。同時,大力推行標準化種植,加快基地建設,全力確保生產基地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占黑米種植面積的80%以上。
為使洋縣黑米順利對接大市場,該縣及時建立完善了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引導周大黑物流等物流企業為農產品經營主體提供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共享等綜合物流服務。并積極與一線大中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大城市設立洋縣名優地產品品牌示范店和展銷專柜(區),奮力打通洋縣黑米產品對外展銷交易渠道。同時,依托“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開展“農商互聯”,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黑米產品線上線下交易。
今年,該縣已落實黑谷種植5萬余畝,建立黑米種植示范片30余個,預計產量達2萬噸,新增黑米加工生產線10個,在省內外新建洋縣黑米(特產)店3個,洋縣黑米及黑米酒、黑米醋、黑米茶、黑米巧克力等系列深加工產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魅力推動著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邁向深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