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臨近,在國新辦20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來自內蒙古、湖南、河北和江西的4名基層農業工作者,圍繞“農民豐收”交流了有關情況。
“說起今年的收成,可謂是人努力、天幫忙、政策好。整個阿榮旗糧食產量預計達到42億斤,相當于全國13億多人每人3斤多糧食。現在全境內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豐收在望?。?rdquo;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旗委書記欒天猛話語里滿是喜悅。糧滿倉,蟹正肥。江西省彭澤縣稻魚綜合種養領辦人黃國平說,20日當天剛好是大閘蟹開捕首日,預計今年產量可達到2700噸,比去年增加1100噸。
為了迎接*農民豐收節,各地發揮優勢,各顯神通。欒天猛介紹,縣里提前一個月圍繞肉牛、馬鈴薯、甜菜等七大產業展開評選,大家積極性特別高。“我們的‘大豆王’單株上有90多個豆莢,折算到一畝上的產量就是420斤。”而在鄱陽湖畔,一場農產品的盛會正在展開。“當地的合作社、農民都紛紛把自家農產品搬到全省的展覽上去,過去哪有這樣的機會呢。”黃國平說。
豐收的背后,是科技興農、綠色興農。“身邊的農民們已逐漸意識到,科技提升才能帶來品質和產量。”黃國平坦言。他所在的合作社,每年拿出利潤的5%,專門用于研發水稻、水產品等。湖南省種糧大戶董敏芳說,今年水稻*收購價格下調,合作社及時調整生產結構,轉為稻蝦、稻魚、稻蛙共養模式,“不僅做到了不施藥,而且整個產值翻了三番。”
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支撐。“在農村,懂技術、經營和管理的人才比較少。”作為一名返鄉創業的新興職業農民,董敏芳深有體會。河北省內丘縣侯家莊鄉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介紹,當地農校把課堂開到村里,對村里208名果農進行了培訓,其中191名果農獲得了國家認可的*工、初級工證書,順利注冊了家庭農場,成為新一代的鄉村帶頭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