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門口的東海小黃魚、帶魚、鯧魚等海鮮,通過天貓“貓抓魚”活動走上大江南北百萬網友的餐桌;當“紅美人”柑橘、鶴浦白枇杷等象山特產,不時成為“網紅”……農產品觸電的甜頭已經不言而喻了。今年1至8月,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農特產品網絡零售額已達6800萬元,同比增長183%,約760款產品在線銷售。
據象山縣供銷聯社*新數據,目前,全縣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網店144家,入駐“特色中國·象山館”企業137家,線上銷售海鮮、糕點等象山特色產品210余種。象山縣已建成農村電子商務縣級運營中心2個,村級服務站255個,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
近年來,象山縣為打造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高品質”,十分突出頂層規劃的設計。制定了《大力推進“品牌農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優化完善農產品電商經營人才培養、農產品網絡品牌培育以及“農產品電商平臺服務體系、農產品供應鏈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公共營銷體系”三大體系。在營銷策略上,注重供給端產品質量,嚴把“品控關”,將產品質量與市場需求有效匹配,邀請業內知名專家提供專業品質標準和技術指導,以打開市場,穩固客戶群體;做好“銷”的文章,嚴把“物流關”,建立健全物流服務體系,細分客源市場,滿足不同層級的消費群體,確保農產品現貨在運輸過程中宜貯藏、便運輸、能保鮮,擴大銷售半徑。
6月以來,象山縣供銷聯社對“紅美人”柑橘進行產品特性評估,對其產品包裝升級換代,設計出3套品牌VI系統和LOGO設計方案,將紅美人的理念、文化、產品服務內容等抽象概念轉換為具體符號。同時將“紅美人”按糖度、風味規格、外觀等分級,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在終端市場還進行二次產品分類,禮品裝與裸裝、商超與微信淘寶等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包裝分級既貼心又十分迎合消費需求。
此外,象山縣還創新“線下體驗+農村電商”“鄉村旅游+農村電商” “新媒體營銷+農村電商”等模式,鼓勵農戶或企業對產品線進行設計開發,促進品牌形成,開展線上線下聯動營銷活動,打造具有象山特色、承載象山文化的系列產品。以線下體驗、線上銷售模式引導農產品產業鏈從單一的產品售賣,轉變成多項并進的綜合性創收。在今年舉辦的泗洲頭甜瓜節、鶴浦白枇杷節等主題活動上,接待游客約3500人次,促成當地成交客房873單,同比增長26.7%。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