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講學地,處州進士村,千年古村落”……秋初,走進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象溪一村,仿佛穿越到古遠時光。這個有216戶、726人的古村,村前松陰溪潺潺,村后青山環繞,文化底蘊深厚。
時光飛逝,古村漸老。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象溪一村,不僅居住環境差,還存有大量危房。“老村巷子窄,頂多一米寬,牲畜滿村跑,到處是糞便,電線如蛛網,留下安全隱患。”說到昔日的象溪一村,村民王發根深有感慨。
2009年,象溪一村啟動舊村改造,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跟進。項目拆除了60多幢危舊房,利用7.8畝的溪灘地建新房,復墾了近30畝宅基地。新樓房統一規劃建設,村道用石板和石子鋪就,電線、電纜等線路埋設入地,分別安裝了污水處理管道和飲用水管道。便民服務中心、休閑公園、籃球場、文化禮堂、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個曾經基礎薄弱、面貌破舊的古村落,現今已蛻變成美麗鄉村。
“通過土地整治,不僅解決多年的農民建房難題,消除了危房,原先居住分散的農房集聚了,碎片的耕地集中了,村民居住條件改善了,村莊基礎設施大變樣。”村支部書記謝麗嬌說。
享有“秀才村”“耕讀村”等美譽的象溪一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如何加強村落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傳承悠久的歷史文化?這同樣考驗著松陽人的智慧。
據松陽縣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松陽縣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為保護和恢復“天人合一”的村落形態,核心區嚴控建新房,外圍區域建房注重建筑布局、高度、風格、色調,與村莊傳統風格相協調。松陽縣還制定了相應的補助標準,達到改造標準的,按建筑面積分別給予每平方米180元、120元和80元的補助。
漫步象溪一村,新建的幢幢樓房,依舊保持了古樸的建筑風貌,與古建筑融為一體。謝麗嬌介紹,小到房屋建設的單體設計,大到村莊的整體布局,村里注重與傳統文化承接,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地域文化,因地制宜進行建設。
村里的太守第、高氏宗祠、文昌閣等10多幢古建筑保存完好。“在舊村改造中,我們注重文物保護,實行拆建和保護并重,并對這些古建筑進行了修繕。”謝麗嬌說。
發掘歷史文化,就地取材利用。在象溪一村,五福臨門、步步高升、萬象更新……這些由老屋拆下的、寓意豐富的50座石門,以獨到的排列方式,組成“憶古尋夢”廣場公園,為后人留下歷史印跡。水車、涼亭、竹林、文昌閣、半畝方塘相映成趣,用老瓦片、老磚頭、老酒壇壘起的“三片墻”富有韻味,這是老象溪人濃濃的鄉愁和難忘的記憶。
象溪人不但沒有丟失歷史文化,還依托美麗的田園山水資源,引進旅游項目,采用“生態+景區+農業”模式,打造集休閑、度假、游樂、農業體驗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發展“美麗經濟”。2015年,象溪一村被評為AAA景區,2017年,接待游客31.4萬人次,3年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近17萬人次。
據記載,800多年前,朱熹曾在此地講學3天,為紀念朱熹,象溪人特地開設了朱熹講學地與紀念館。“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朱熹的名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恰如一渠活水,讓這個千年古村煥發新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