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今年8月,《生食三文魚》的團體標準發布,明確將虹鱒歸入三文魚,引起了軒然大波。此前,也有關于虹鱒能不能生吃的社會討論。
該標準原本定于9月正式實施,但消費者并不買賬,這讓三文魚市場很是尷尬,不論是在實體店還是在網店,虹鱒的銷量都不樂觀,還影響到了整體三文魚類的銷量,因為畢竟單從外形上很難辨認“真假三文魚”。
三文魚可以選擇不吃,但白糖呢?9月1日起,白砂糖將實行新國標,其中一個*的變化,是取消了對二氧化硫含量的限制。我們這里不去討論二氧化硫是否致癌,也不去討論今后的白糖質量是否會下降等等問題,而試著找出新標準推出的背景。
近10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白糖的需求量也是驟增,還記得小時候對一粒糖果的渴望,而現在則轉向了各類甜點。糖,這種“甜蜜之物”,在給人提供能量的同時,又增添了太多歡樂。2013-2016年,我國人均食糖消費量緩慢增長。據全球糖業協會預測,到2020年,全球60%的糖消費將來自亞洲國家,其中,印度和中國合計占比約30%。OECD數據顯示,中國和印度的糖消費增速在1%~2%,而歐美地區國家糖消費的增速均不到1%,甚至出現負增長。
另一方面,中國食糖進口量處于快速增長態勢,食糖的對外依存度在2015年達到了32.24%的高點,近兩年雖然呈下降態勢,但國內食糖產量的缺口依然很大。在國際貿易順差減少的情況下,食糖進口必然收縮,只能增加國內產量來滿足消費,新標準的推出,可以使更多的企業進入白糖生產領域,也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推高產量。
再轉回三文魚,本來把“虹鱒”加入進來,可以刺激更多的潛在三文魚消費者出現,讓更多的人食用三文魚,但激起這么大的反彈,恐怕是生產方始料未及的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