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讓農業綠色化在惠州不留死角(圖)
讓農業綠色化在惠州不留死角(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30 14:21:00  來源:南方日報  閱讀數:413

農業綠色化

  近日,在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的一片水稻田中,陣陣稻香從禾葉中飄散出來。還有一個多月,這批晚稻就可以收獲。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合作社今年的晚稻田中還暗藏“玄機”:一群群稻田鴨、稻田魚在稻田中散養,在產出*有機稻米的同時,這些共生的魚禽大大增加了種植水稻的附加值。

  推廣稻—鴨—魚綜合種養是惠州市探索農業綠色生態發展的課題之一,也是農業現代化新發展理念在該市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惠州貫徹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工作要求,堅持以綠色農業為導向,立足保護農村生態,大力推廣綠色生態農業新方式,扎實推進農藥、肥料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全面普及農業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推動鄉村生態發展,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

  綜合種養開啟農業綠色防控新空間。

  站在長寧鎮綠色防控示范田的田埂上,面前綠油油的水稻并沒讓人感覺有何不同,但當合作社負責人用竹竿在田間敲打幾下,就聽見在這片綠色稻葉中傳來“呱呱”的鴨叫聲,而隨后用漁網在旁邊田塊水中一撈,只見幾條銀白色小魚在網中蹦跳。

  “這已經是繁殖后的第二代魚了。”鼎峰生態專業合作社技術員鄭鎮波告訴記者,在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指導下,合作社拿出400多畝水稻開展綠色種植方式的探索,重點是發展稻—鴨—魚綜合種養。其中,魚稻共生田塊每畝地投放500條魚苗,而鴨稻共生的田塊放養30只種鴨,在早稻的試驗中效果顯著。

  “鴨魚稻共生種養真正實現了農藥化肥零增長的綠色生態理念。”市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科科長李華指出,稻田中由于有魚、鴨的存在,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但卻可利用以田間害蟲、雜草為食的魚鴨除蟲除草,而鴨群在稻田中走動可疏松土壤,魚糞、鴨糞還可用來肥田。

  沒有了農藥、化肥,是否能保障種植者的收益?已經有了早稻的經驗,鄭鎮波對這一茬晚稻的收益并不擔心。他粗略計算了一下,在這種種養方式下,每畝可產出稻米干谷600斤左右,雖然比普通種植方式每畝要少產出100多斤,但是稻田鴨可以養到6斤重,以每斤10元鴨肉計算,每畝地又可以增收1200元,每條3兩的稻田魚可令每畝增收3000元,拋去種苗、少量有機肥及生物農藥的成本,利潤率直線上升。

  在與傳統施用大量農藥化肥的稻田對比后,這種利用物種間互利共生的生態種養,既可生產出更多的綠色、有機稻米和水產品,讓種植者可以在農作物品牌品質上做文章,還*化的發揮出“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生態效益,與自然界的良性生態循環不謀而合。

  鴨魚稻共育方式的成功,為惠州農業綠色化進程制造了更多發展空間。據悉,在保證種植效益的前提下,該市還在積極探索適宜不同生態區域的、不同作物的病蟲綠色防控方案,包括“生態調控+釋放天敵”“稻田養鴨(魚)+性誘+生物防治”“燈誘+性誘+生物農藥”等。

  目前,惠州已成功推廣包括水稻、蔬菜、果樹、甜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區78個,示范面積累計近15萬畝,輻射帶動周邊約160多萬畝,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7%,走在全省前列。

  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團隊在惠興起。

  如果說生態種養是農業綠色發展的主導思想,那么面對農業病蟲害這種不確定因素,專業化統防統治便是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

  幾年前,博羅縣觀音閣鎮彭村的水稻種植戶還在使用后背式噴霧器人工施藥,不但工作效率低下,防控效果也不盡人意,不同田塊不能在同一時間對害蟲全面撲殺,容易令種植戶反復用藥,超過農藥安全劑量,既影響生態環境,還存在農藥中毒風險,難以滿足綠色農業的發展要求。

  隨著植保無人機的出現,該村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得到了改善。

  “各服務隊注意,起飛!”一聲指令下,在博羅縣觀音閣鎮彭村的水稻田上,4架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在稻田上方低空掠過,農藥借助風力被均勻地噴灑在水稻上,不到十分鐘,十幾畝的稻田便全部施藥完畢。

  目前,彭村已經有1200多畝水稻采用了水稻無人機飛防服務,由4家服務團隊共同完成。“860畝水稻我們可以在2天內完成飛防任務。”金燕農資飛防服務隊負責人巫金勝告訴記者,飛防隊以防治水稻的三蟲兩病為主要任務,一般在早上6時—10時期間工作,工作效率遠超人工,也不會存在農藥浪費的情況,降低了用藥成本。

  據了解,隨著惠州農業相關技術部門的推廣及媒體宣傳,植保統防統治的理念慢慢深入人心,類似金燕農資飛防服務隊的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團隊也在悄然興起,受到越來越多種植者的信賴。

  記者獲悉,惠州計劃今年實施統防統治面積413.4萬畝次,目前已完成320萬畝次,其中植保無人機飛防面積15.7萬畝次。但在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方面,目前在惠州市工商部門登記或注冊的、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團隊僅有13家,擁有無人機21臺,隊員133人,依然存在覆蓋率不高、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壯大這類組織團隊是接下來該市農業部門的重點。

  “專業化統防統治是農業綠色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將繼續推動統防統治專業團隊的建設,讓農業綠色化在惠州不留死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李惠陵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