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科學防控,保障小麥生產和質量安全,促進質量興農、效益興農,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小麥全生育期赤霉病防控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大力推行小麥全生育期赤霉病綜合防治技術,強化監測預警,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科學用藥,適時組織應急防控,切實提高小麥赤霉病防控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力爭將小麥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3%以內。
在防控策略上,要以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耕作制度為基礎,以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為重點,以主動出擊、科學用藥為關鍵,從小麥播種開始,推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農業措施與化學防治并舉,把赤霉病防控貫穿于小麥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切實減輕病害發生危害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風險。
在技術措施上,應重點在“調、優、預、替、統、搶”六個方面下功夫。
調整種植結構,長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區,宜麥則麥,宜油則油。黃淮常年發生區和華北、西北偶發區,大力推廣小麥與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輪作,壓低菌源基數。
優化農藝措施,推行適期適量播種,科學肥水運籌。及時清溝理墑,降低田間濕度。推行秸稈粉碎、定期深翻還田。推行品種適區種植,降低病害流行成災風險。
堅持預防為主,長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區和黃淮常年發生區,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不動搖;華北、西北等常年偶發區,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松。
加速農藥械替代,注重交替輪換用藥,避免或延緩抗藥性產生。推薦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自主飛行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
推進統防統治,大力推進以穗期赤霉病防治為主的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種形式,大規模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和集中統一防治,適時組織開展應急防治。
及時搶收入倉,防止收獲和儲存過程中濕度過大,造成毒素二次污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