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火龍果,大家可能會想到紅皮白肉和紅皮紅肉。近幾年,在不少高端水果店卻能看到一種黃皮白肉的火龍果,不少人形象地稱它為“黃金火龍果”或“燕窩果”。在海南果農眼中,它是發家致富的“黃金果”,地頭價賣到一個30元起。
火龍果原產于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屬典型的熱帶亞熱帶長日照仙人掌科植物。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實驗站成果轉化辦主任周兆禧介紹,火龍果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國內試種,已成為我國熱帶亞熱帶水果產業中的高效果品之一,目前我國種植面積超過55萬畝,主要集中在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福建等熱區省份。
周兆禧長期從事熱帶優稀果樹研究,他告訴記者,火龍果按其果皮果肉顏色可分為紅皮紅肉、紅皮白肉、黃皮白肉三類,國內以紅皮紅肉和紅皮白肉系列*為常見,而黃皮白肉的黃金火龍果屬于稀缺品種,經濟價值更高。
據了解,黃金火龍果原產自南美洲厄瓜多爾等國,其果肉絲絲如燕窩,特別爽滑細膩,因而又得名“燕窩果”。黃金火龍果營養豐富,富含植物性白蛋白和花青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完全沒有普通火龍果的草腥味,備受國內消費者喜愛。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火龍果進口量超過50萬噸,且每年市場需求量仍在快速增長。
作為海南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主推作物,火龍果與其他水果相比,見效快,當年即可結果,因此也成為扶貧的重要產業之一。另外,以前海南香蕉栽培面積70萬畝左右,由于枯萎病的大面積爆發及蔓延,不少土地已不適宜種植香蕉,很多農民找不到適合種植的高效作物,而熱區火龍果不失為很好的選擇。
2015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口實驗站與厄瓜多爾國家農業科學院南海岸試驗站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雙方簽訂了種質資源交換協議,成功引進了黃金火龍果等熱帶優稀果樹新品種。
經過試種擴繁,黃金火龍果已成功在海南、廣西等地實現小規模商業化種植,定植6-8個月左右即可掛果,生長速度并不遜色于普通火龍果。在熱科院海口實驗站優稀果樹研究室指導下,唐躍東、許芳瑜在海南樂東和陵水縣種植了70畝黃金火龍果,唐躍東介紹,僅去年50畝基地就實現產值200萬元。
“好看好吃又好價。”周兆禧說,黃金火龍果之所以熱銷,一是果實外觀為黃色,國內少有,比較新奇有吸引力;二是果肉甜度較高,可溶性固形物高達24%左右,是目前火龍果中*甜的。
周兆禧介紹,黃金火龍果一般每畝種植300株以上,第三年進入盛產期,單果重量一般在半斤到八兩,盛產期畝產量在2400斤以上,相比其他品種的火龍果產量要低。目前市場上黃金火龍果單果售價是50-70元,出園價也要30元一個,按每年每畝保守估計產量2000斤計算,直接畝產值在7.2萬元以上,扣除投入成本凈利潤超過5萬元每畝,經濟效益可觀,推廣潛力巨大。
雖然黃金火龍果效益誘人,但受種苗價格和種植管理成本較高限制,不建議農戶分散種植,可通過龍頭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加農戶的方式規模化種植,抱團發展。周兆禧稱,目前市場上黃金火龍果種苗每株售價在25-45元之間(嫁接苗),按照平均每畝300株(密植數量更高)計算,僅種苗成本一畝就要7500-13500元,單個農民難以承擔。同時,水肥管理、植株綜合養護、病蟲害防控等技術要求都相對較高。
為了加快黃金火龍果推廣種植,熱科院海口實驗站不斷加大其種苗繁育研發力度。他們以黃金火龍果幼嫩枝條為試材,通過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對外植體的切割方法和增殖條件進行優化,實施工廠化育苗,擴大了種苗繁育系數,不僅提高了種苗質量,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品種高接換種技術研發實現了在火龍果砧木上直接嫁接換種。
為了提高農民種植管理水平,熱科院海口實驗站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操作要求,制定了一套高效栽培技術,包含種苗選育、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產期調控、果實護理、采后處理等全流程生產操作規范。例如用生草覆蓋代替地膜覆蓋,即保持水分濕度,又提高了田地有機質含量。
海南火龍果自然上市期為每年5到10月,通過夜間補光和營養調控,可實現全年上市。目前,周兆禧和其研究團隊正在進行黃金火龍果的燈控增效實驗,他說,如果實驗成功黃金火龍果可以月月上市,每畝還將增加產值2萬元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