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山地丘陵區面積7446萬畝,約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在舊中國,對大面積的荒山從未開展過大規模的造林綠化,只是星星點點種植一些樹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南學廣東,北學山東”,山東改革開放走在了全國前列。然而,山東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惡化形成強烈的反差。特別是山區,由于環境的惡化,已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山東提出“消滅宜林荒山”這一催人奮進又困難重重的堅定目標,從1988年到1994年,山東基本完成消滅宜林荒山的任務,成為全國長江以北*個消滅宜林荒山的省份。近年來,山東又通過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完成森林撫育面積2502萬畝,著力提高森林質量,更大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讓山區不僅綠起來,更要美起來。
與此同時,全省平原綠化步伐也大大加快。1986年,國家頒布了平原縣綠化標準,全省平原綠化進入了有標準、有規范的新階段。到1994年,全省94個平原、半平原縣市區全部達到平原綠化標準,山東平原區初步形成了帶、網、片、點相結合的平原農田防護體系。1994年冠縣、昌邑市被原國家林業部列為“高標準平原綠化試點縣”后,全省以此為契機,著重開展了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隨后又確定了一個市和12個縣(市、區)作為高標準平原綠化示范縣,極大地推動了平原綠化的發展。
山東省平原綠化事業,從沙荒造林到“四旁”植樹,從營造農田林網到建設綜合防護林體系,如今,在山東的平原大地上,7251萬畝耕地建起了農田林網,占宜林網化面積的90%以上;1783萬畝荒灘荒地營造起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濟林,年產木材占全省產材量的80%以上;“四旁”植樹3億多株,網、帶、片、點、間相結合的平原綠化體系已經形成。森林,終于走進了大平原。
山東林業在收獲綠色、擴大森林植被、改善生態環境、致富百姓的同時,利用外資工作也為造林綠化帶來了好經驗、好做法。截至目前,我省是林業利用外資時間*長、數額*多、覆蓋面*廣、成效*為顯著的省份之一,已成功利用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和日本、韓國等民間和政府間貸款、贈款等1.2億多美元,實施了10多個造林綠化和森林保護項目,受貸市14個,累計完成造林24萬公頃。
近年來,隨著宜林荒地逐漸減少,山東造林綠化在空間布局上,正在由重點區域造林向城鄉綠化一體化轉變。實踐證明,創建森林城市是現階段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載體,能夠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推進國土綠化的強大合力。目前,已有濟南、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濰坊、泰安、威海、臨沂、日照、萊蕪11個市建成國家森林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另外,聊城、濟寧等4個地級市和膠州、鄒城、曲阜、滕州等8個縣級市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還有19個縣(市、區)正在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發達的林業產業,是現代林業的重要標志之一。依托龍頭企業,加快林業產業化進程,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是山東林業的精彩之筆。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省實施林業產業化戰略,通過改、擴、建、聯等多種形式,扶持發展了一大批木材、果品、花卉、種苗等生產和經銷的林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木材生產與加工、果品生產與儲藏加工、林木種苗業、花卉培育業、森林生態旅游業、林下種養業、野生動植物馴養繁殖利用等七大林業產業,初步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林業產業化新格局。2017年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6887.5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二位,山東以占全國大約1%的森林資源創造了占全國近10%的林業產值,實現了一個森林資源小省到林業產業大省蝶變的佳績。
在木材生產加工方面,山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楊樹為主要樹種的速生豐產林建設邁入快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產量的缺口越來越大,近90%的木材靠從省外調入。為解決這一矛盾,山東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把產業基地建在海外,利用境外資源,開拓國外市場。至2017年底,山東13家企業擁有的境外林地林權面積達690萬公頃,蓄積約6億立方米,蓄積量是全省林木蓄積量的5倍。此外,全省有各類木材加工、運銷企業3萬余家,主要加工產品有制材、膠合板、刨花板等10余類1000多個品種。人造板產量為7639萬立方米,產值為1623億元,產量、產值均居全國首位。
在經濟林產品生產加工方面,山東省經濟林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林面積快速發展和產量大幅增長,相繼出現了產品銷售難、果品積壓的現象。為扭轉這一局面,全省注重培植*和產業化建設,從單一初級產品到產品的系列化加工,從簡單銷售鮮果到儲藏保鮮加工,從無序盲目發展到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全省已初步形成了經濟林產業化的生產格局。截至2017年,經濟林種植面積2300余萬畝,經濟林產品年產量2255萬噸,加工量332.2萬噸,出口量101萬噸,產值1242億元,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其中蘋果、梨、桃、大櫻桃、棗、核桃、板栗等種植面積、產量、效益均居全國前列。全省有33個縣獲得37個“全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稱號。產生了“煙臺蘋果”“日照綠茶”“陽信鴨梨”“沾化冬棗”等一批知名林業品牌。
山東花卉產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了重點突出、區域化布局、以出口帶動的花卉產業發展新格局。以膠東半島為依托,利用優越氣候條件、地理交通和雄厚的技術優勢,建立了出口、供應全國的現代花卉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鄉土花卉,形成了菏澤牡丹、芍藥,萊州月季,平陰玫瑰,青州仙客來,平邑金銀花,棗莊石榴,德州菊花,嶗山耐冬,濰坊杜鵑,濟寧荷花等區域化花卉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園林花灌木,形成了菏澤、煙臺、臨沂、泰安、濰坊等區域化花灌木生產基地。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花卉市場404處,花農達19.88萬戶,數量均居全國*位。全省花卉種植面積251萬畝,設施栽培面積達到1.04億平方米,產值達306億元。
山東省的森林旅游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1992年,林業部召開全國森林公園暨森林旅游工作會議,*將森林旅游列為林業的一項重要產業,山東省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旅游得到迅速發展。截至2017年,全省共建立各類森林公園249處,其中*森林公園49處,全省森林公園全年接待游客4996萬人次,總收入27.43億元,森林旅游直接收入26.53億元,綜合收入達160多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