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甘肅省民樂縣南豐鎮玉帶村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看到,一畦畦當歸、黃芪等中藥材長勢良好,藥農們正忙著開挖中藥材,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該村種植大戶湯其銘拿起一把剛采挖的當歸說:“今年一共流轉了該鎮炒面莊村350畝地種植當歸,現在我們全村人幾乎都在種中藥材,經濟效益比以前的老產品大麥、油菜、小麥就好得多了,按目前的長勢來看,一畝地能賣到5000元到6000元。”
“那天去鎮上開會,聽到今年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5.5萬畝,在張連莊村、秦莊村等村子建成了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5個。”湯其銘指著他的藥材地給記者介紹。
南豐鎮海拔高,溫度低,土地廣闊且有機黑土肥沃,獨有的地理優勢孕育了種植中藥材的天然環境,該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將終年氣候冷涼濕潤、海拔高等劣勢轉化為優勢,引導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綠色有機中藥材種植,趟出了一條轉型發展的致富之路。
為實現種植品種多樣化,有效規避藥材種植風險,提高土地單位產出效益,該鎮積極引進安徽井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動員南豐鎮炒面莊村、秦莊村、張連莊3村群眾入股土地2萬畝種植當歸、黨參、柴胡、羌活,建成標準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有力促進了全鎮大規模土地流轉,輻射引導周邊貧困群眾參與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貧困勞動力通過就近務工,實現了利潤效益的*化。
順著小路,來到南豐鎮永豐村中藥材加工基地,庫房里放著切割好的當歸和羌活。工人們正在把藥材放在切割機、烘干機里加工。韓多志是加工基地的老板,據他介紹,“原先藥材種植收益全部為原材料銷售,導致經濟效益無法實現升值,于是決定自己創辦一家加工基地,計劃引進中藥材切片加工經營主體4家,目前已經引進2家并投入生產。”如今的南豐鎮,中藥材種植有基地、有市場、有加工,產業鏈越來越長。中藥材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搖錢樹”,像玉帶村的湯其銘、永豐村的韓多義一樣,依靠“中藥材”發家致富的藥農已有30多戶。
“今后,全鎮將繼續通過科學種植、精細管理,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提升加工水平,積極吸納、扶持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入駐中藥材加工基地,不斷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條,提高藥材附加值,使中藥材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綠色有機中藥材之鎮。”南豐鎮黨委書記李吉鴻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