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四季如夏的海南島,沿海平原地區不僅適宜人們冬季度假,還是農業生產的黃金地帶。與沙灘陽光不同的是,海南中部的山區,卻是另一番景象。過去因為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山多地少,中部山區的經濟始終落后于沿海地區,如今,發展特色養殖業成為了中部山區脫貧攻堅的有效路徑。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鎮合羅村的星合豚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山林地中數棟平房里,黑色、白色、灰色等多種顏色的上千只豚貍有序地養殖在一列列養殖池中,養殖池也分門別類,根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品種進行分類養殖。據合作社負責人何運方介紹,作為藥食同源的豚貍,肉質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也能有效緩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是極具營養價值的天然補品;同時,豚貍可愛乖巧,也無需耗費太多精力管理,也有很多人把它當成寵物飼養。
現年47歲的何云方,是在廣東順德打工的時候,接觸到了豚貍養殖,后來經過自己考察發現,海南的環境更適合豚貍生長,于是何運方便毅然決然放棄順德的工作,學習了相關養殖技術后,便從順德帶了40只豚貍苗回到儋州養殖。剛開始在儋州發展豚貍養殖時并不順利,*初的廠房空間狹小,通風條件差,豚貍死掉的現象時有發生。就在苦于沒有資金改善設施條件的時候,經過政府的扶持及海南省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建起了面積寬闊、層高合適的養殖廠房,增加了相關設備、完善了基礎設施,養殖效益逐漸顯現。截至今年5月份,豚貍養殖存欄量達到6000多只,預計總收入能達到十萬元。
由于豚貍產品具有一定的優勢,合作社的市場也逐漸開拓起來,豚貍作為特色養殖產業也為本地的脫貧攻堅樹立了典范。何運方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已吸納帶動60戶貧困戶發展豚貍產業,我以前也是貧困戶,在政府和農信社的支持下才脫了貧,今年我準備再擴大規模,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加入,我們提供種苗、統一管理、運營、銷售,跟下游的皮毛、藥材等產業加工廠商進行合作,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將豚貍養殖產業在本地做大做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