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的消薄增收工作,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效,因村施策,*“消薄”,是主要原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必須清晰了解村莊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和劣勢,發揮自身優勢,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真正做到一村一策、因地制宜。
適合做大旅游的,比如相見村和天目村,天生麗質,擁有獨特的風景資源;適合做大農業的,比如徐村和華川村,傳統種植業方興未艾;適合做大物業出租的,比如於潛鎮自由村,改建農貿市場60間,出租5個獲得租賃收入319.08萬元。
根據各村的實際,臨安摸索出了集體“增收八法”,分別命名為:項目造血法、土地流轉法、民房利用法、物業經營法、村落景區法、公司經營法、抱團發展法、基金運作法。臨安的經濟薄弱村大多地處山區,資源稟賦條件各不相同。像資源稀缺的島石鎮等偏遠山區和扶持項目暫時無法落地的項目村,通過盤活臨安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入股區級金控公司具體運作,為26個薄弱村每年實現保底分紅5萬元以上;而對那些因城市化推進而“一夜暴富”的“薄弱村”,則通過鎮街融資管住、用好這些資金實現保值增值。
正因為因村施策,各村的“造血”功能才能被激活,村集體才能成為“造血”的主力,積極發揮作用。采訪中,記者深深體會到臨安村一級干部消薄增收的激情。不管是土地流轉,還是公司化經營,村集體都成為鄉村創收的經營主體,不可或缺。有干勁、有想法的村集體,也是創收成敗的重要因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