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多模式拓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新途徑
多模式拓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新途徑
農業網   時間:2018/10/14 11:13: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97

  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的重要手段。兩年多來,河北省教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教育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要求,從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新途徑,促進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形成并完善了“資質準入”“校村合作”“工學結合”“寫實性考核評價”“經費獎補”“動態管理”等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模式。

  資質準入模式。承辦學校須是具有涉農專業辦學資質和基層辦學能力、經驗的中等職業學校,能夠進村、入社、到場,把教學班辦到鄉村、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村社區和家庭農場,方便農民就地就近學習。在項目安排上,職業教育結合本省關于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工作要求,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2016年以來,河北全省教育系統確定了20所中職學校承擔培養任務。

“  校村合作”模式。實行“校村合作、校鄉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招生,承擔任務的學校主動和鄉鎮、專業村、龍頭企業、合作社合作招生,提前將年度培養計劃向社會進行宣傳公布,由鄉、村、企、社負責組織學員,提出申請,試點學校負責組織教學實施,克服了學員上課積極性不高、到課率低等問題。

  “工學結合”模式。在教學安排上,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成人學習特點分段安排培訓課程,年培養時間原則上不少于20天(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指導承擔學校精心研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包,包括技術技能理論知識、產業鏈信息、“三農”服務指南等,量體裁衣、訂餐制作、送教下鄉,逐步形成了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優質教學資源成果和品牌課程。在教學方式上,積極探索“公司+基地+養殖戶”“學校+合作社+農戶”的培訓模式,推進“空中課堂”“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一體化建設,通過采取“案例教學+模擬訓練”“學校授課+基地實習”“田間培訓+生產指導”等方式,開展教學培訓和后續跟蹤服務,提高培訓質量。

  寫實性考核評價模式。承擔學校按班次建立真實、完整、規范的培訓檔案,主要包括文書文件、培訓計劃、教材教案、師資信息、學員信息臺賬、學員滿意度測評表、考試考核資料、圖片影像資料及其他需要保管的資料材料。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培訓學校管理檔案和業績檔案,主要包括年度培訓計劃、培訓方案、教學點名單、學員名單、培訓專業目錄、課程表以及培訓總結等。培訓結束后,學校根據培訓目標、培訓內容進行多種形式的考核評價,考試考核合格的頒發寫實性“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結業證書”,作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依據。

  經費獎補模式。實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獎補機制,河北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項目承擔學校予以補助。項目承擔學校對參加學習的學員全部免除學員學費、食宿費并實行交通補貼。同時規定,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復合型實用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校舍維修改造、教學儀器設備購置等方面,不得用于平衡預算或挪作他用。

  動態管理模式。省級教育部門對試點學校實行動態管理,有進有出,并定期組織開展督導檢查和隨機抽查,對落實試點任務不力的學校,堅決取消其承辦資格,3年內不再給其分配培訓任務。對平時工作做得好的學校,經學校申請,可納入試點工作范圍。

  新模式的探索和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職業院校的辦學積極性。3年來,省級財政已累計投入4600余萬元,20所承擔學校共計開設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教學點260個,研發培訓包(培訓課程課件、教材、微型視頻課件等)391個,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近2萬人,樹立了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和青年創業先進典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do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