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大家都往來聚聚,村講習所的工作人員要給大家講講農建。”近日,寧夏銀川西夏區鎮北堡鎮華西村*生產隊隊長馬芳琴站在田間土路上吆喝了一嗓子,該隊正在參加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以下簡稱農建)的100多名村民便停下了手里的活計,圍了過來。村民王秀芬拄著鍬站在了*排,75歲的王凱雄找了個軟草窩坐下,點上旱煙,看著村干部牛麗在路上立起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流動課堂”的牌子。
“鄉親們,大家辛苦了!我也是農民的兒子,咱們年年干農建,大家知道農建有多重要嗎?咱們村人均收入1.8萬元,比寧夏農民的人均收入多了7000多元,為啥能多這么多?咱們枸杞、小麥、西瓜等種植產業一年有1000多萬元的收入,我們搞好農建,將來更有利于我們種植產業的發展。大家干的時候可不能敷衍,要……”華西村*書記李會武站在土路上,對著田里的村民們講起了農建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項等。
“在田間地頭講習,既不占我們時間,還讓我們了解、掌握了不少知識和技術,我覺得村干部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還是挺用心的。”“下課”后,村民馬芳琴說道。
事實上,這并不是華西村*次把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以下簡稱講習所)搬到田間地頭。今年7月份,該村就在農夫樂園乘著村民休息間隙講了兩次惠農政策。而流動的講習所也不是華西村的獨創,據了解,農建期間,鎮北堡村的5個村都將講習所帶到了田間地頭,利用村民休息講解農建意義、民族團結、移風易俗、惠農政策等。
鎮北堡鎮黨委副書記石平院說,自今年7月份鎮北堡鎮5個村和1個社區成立講習所后,已經開展了75次宣講,9500多名群眾參與其中,而流動課堂更是深受群眾的歡迎。下一步,該鎮將加大講習所的活動力度,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把政策、科技、衛生等各種知識送到老百姓身邊。
在西夏區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蘆花村,講習所則以另一種方式“流動”著。前幾天,蘆花村*書記禹海紅聽說村民湯保近期要嫁女兒,下午2點多,她就帶著蘆花村紅白理事會章程、蘆花村村規民約等宣傳材料,敲開了湯保家的門。
“叔叔,我聽說你家要嫁女兒了,恭喜恭喜!我今天來,就是想跟您聊聊咱們村關于辦喜事的村規民約。叔叔,您嫁女兒打算收多少彩禮?”半個小時里,禹海紅從彩禮、擺桌數量到人情禮等,把湯保即將遇到的事兒一一說了個遍。
禹海紅說,從8月份開始,該村已經開展了15場講習所流動課堂活動,“每次看到‘人堆’我就扎進去,政策、衛生、移風易俗啥都講,所以講習所流動課堂有時就趁村民打撲克牌時開,有時就在涼亭里開。”
據了解,西夏區自啟動講習所工作以來,通過設施規范化、隊伍多樣化、內容菜單化、講習通俗化、方式靈活化、培訓實用化的方式,面向廣大黨員群眾深入開展理論宣講、政策宣傳、法治教育、文明創建、技能培訓等講習活動。西夏區將集中講習與流動講習相結合,用活講習方式。針對基層黨員群眾的需求,在講習所開展集中課堂式宣講,同時,從方便群眾受教育角度出發,各村充分利用庭院會、板凳會等方式,在種植大棚、養殖基地、農民庭院等處開展政策宣傳、技術指導等,用農民聽得懂、愿意聽的“土方言”去宣講,讓群眾能理解能接受,聽得懂、記得住。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貼近群眾實際需要,采取集中講習與流動講習、‘黨員群眾點菜’與‘講習所配菜’、現場講習與網絡講習相結合等形式,把群眾*期盼、*需要的理論政策和致富技能送到他們身邊,確保講習所接地氣見實效,助力脫貧富民鄉村振興。”西夏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溫曉成說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