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女網紅借網絡直播發展小龍蝦產業(圖)
女網紅借網絡直播發展小龍蝦產業(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0/16 9:1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閱讀數:439

小龍蝦

  金秋九月,華容東灣湖稻蝦種養示范基地,記者見到了張丞俊如。身型修長的她,儼然一位職業養蝦女的模樣——在一處簡易的碼頭邊,麻利地套上長筒靴,拿上直播手機,跳上木板竹筏,穿行在了水草豐盛的東灣湖,時而查看龍蝦生長狀況,時而與身邊技術人員交流,還不忘把龍蝦養殖情況實時分享給網友。

  入秋的荷田里還殘留著朵朵荷花,簡易竹筏穿過湖面,周圍的荷葉蕩起陣陣漣漪。張丞俊如在一處湖面停下,飛快的從水里撈出一個蝦籠,倒進竹筏上的水盆,大半盆的小龍蝦便出現在手機的鏡頭里。

  她一邊介紹面前這種“清水小龍蝦”和市面上其他小龍蝦品種的區別,一邊用食指和拇指嫻熟的捏起一只湊到手機鏡頭前。兩只蝦鰲上下揮舞,張丞俊如丟進盆里,瞬間又捏起另外一只。

  張丞俊如今年在映客空間和團省委的支持下開啟了網絡扶貧直播,宣傳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模式,開設個人直播間,以做連續劇的形式,每天一個主題,網絡現場直播生產過程,受到網友熱捧。現在每次直播,觀看人次都在5萬人以上,*時期人數超過20萬人。

  她的小龍蝦在直播間曾經賣出了100多元一斤的高價,大幅提升了華容小龍蝦的產品附加值。借助網絡直播模式,她在科技部門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公司設立了“星創天地”,免費指導其他創業者,現在已經有了三家電商入駐。

  張丞俊如是蘭州人,15歲時被甘肅歌舞劇院選中,成為一名“拿工資的舞蹈演員”。在劇院的推薦下,她來到湖南理工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專業深造,自此愛上岳陽這座城市。大學畢業后,她選擇留在岳陽成立工作室,培訓舞蹈演員。“我小時候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當老師,另一個是做農民。”張丞俊如告訴記者。

  2016年,她和另兩位朋友成立了岳陽洞庭旺旺生態養殖開發公司,并出任總經理。公司先后流轉經營土地5700畝,其中,華容東灣湖3800畝生態龍蝦養殖基地、華容新建1100畝稻蝦種養基地(華容豐禾龍蝦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華容宋家湖800畝魚類養殖基地。公司注冊小龍蝦商標——“旺旺俠(蝦)”。基地集生態養殖、銷售、苗種培育為一體。2017年,基地產出龍蝦35萬斤、稻谷21.6萬斤、雄魚18萬斤、螃蟹5萬斤,產品收入1212萬元,其中龍蝦養殖產生的經濟效益占88.7%。2017年,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每年增收27000元以上。

  公司創立以來,邀請湖南農業大學水產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根據水稻生態特征、生物學特性與龍蝦生長特點,設計高效立體種養方式,減少化肥投入,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提高水稻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實現“稻養蝦,蝦養稻”的良性循環,體現環保和生態效應。

  “今年我們又有突破,成功攻克了小龍蝦延長上市期這一技術難關,目前專利已經在申報中。”張丞俊如告訴記者,他們即將擁有第三項技術專利,而這項技術攻克了一項小龍蝦養殖業的大難題——成功將小龍蝦每年4個月的上市期延長到了9個月,這意味著年產值將提高一倍以上。

  為了帶動周邊農戶的致富積極性,公司成立了華容豐禾龍蝦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華容新建稻蝦種養示范基地,組織300多戶農戶入社,合作社有稻蝦種養水田1100多畝,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行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統一定價、統一銷售,這樣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產品質量,形成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一位合作社的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加入合作社后,一年的務工收入2萬多,再加上18畝水田的土地流轉費2萬多,全年能增收4萬多。”

  為了增強公司的發展后勁,進一步拓展水產品養殖加工的發展空間。2018年以來,公司通過市場調查,現已選址華容縣景港鎮,建立湖南洞庭旺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全自動即食小龍蝦、蝦尾、蝦仁生產線2條。該項目總投資1.18億元,是岳陽市目前規模*、*家龍蝦產品深加工企業。目前,預計可以達到年加工即食小龍蝦、蝦尾、蝦仁共約3000噸,年生產總值2.7萬億元,年利潤1600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