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遼寧省調兵山市大明鎮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春天按單生產,秋天憑合同銷售”,是大明鎮稻農對訂單農業的形象比喻。今年,大明鎮沙后所村村民除了稻米,又有了新的致富經——稻田鴨。
沙后所村共有大田種植面積9000多畝,根據沙后所村水稻種植面積廣的特點,今年4月份在大明鎮黨委、政府的引領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由沙后所村新益農水稻合作社理事長王海在外考察引進稻田鴨項目,并購入15000支鴨子分給村民。稻田鴨不僅能吃掉對水稻有害的昆蟲使水稻提質增產,而且養鴨本身也能為老百姓增加一部分收入。
為了能切實擴大銷售范圍搶占市場份額,沙后所村為富硒水稻進行商標注冊,并與水稻加工合作方協商小包裝產品的加工,利用郵政儲蓄平臺銷售小包裝的精品水稻,增加稻農的收入。與此同時,合作社積極聯系收購方,爭取在去年的基礎上為老百姓創收200—300元左右,切實為農民朋友帶來“看得見的實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