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
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天津銅梁區就實現農業總產值24.89億元,同比增長5.5%;農業增加值13.67億元,同比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33元,同比增長8.3%。這一連串數據,無不昭示著該區農業產業漸入佳境。
短短半年,銅梁緣何能夠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從《銅梁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里可以找到答案。
該區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結合銅梁自身農業實際,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并始終把分散生產經營與高質量、品牌化、標準化為支撐的規模經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起以水產、糧油、經果、蔬菜、肉兔為主打的特色效益農業,在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處理好了產業與效益、產業與生態之間的矛盾關系。
1 結構優化 產業與效益珠聯璧合
金秋時節,平攤鎮高坪村的一個小山坡上,成片的柚子隨風搖曳,煞是喜人。“再等幾天,這片柚子將陸續成熟,到那時我們還會掙更多的錢。”望著漫山遍野的柚子,基地務工的村民廖淑群笑嘻嘻地說。
“現在把土地交給公司,僅流轉費務工費,家門口一年就能輕松掙回2萬元,不但人輕松,相比以前賺得更多。”提起現在的幸福日子,廖淑群干勁十足。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的土地因效益不高,村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平攤鎮多淺丘,土壤肥沃,光熱適度,是種植水稻的*地塊,一直被視為銅梁的糧倉,幾乎家家戶戶世世代代都以種水稻為生。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水平質量的提高,傳統水稻種植業呈現出產業弱、效益低、勞動強度大等特點,農民種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扣除化肥農藥,人力開支,一畝地僅能收獲幾百元。”村民對此意見很大。
“既要保障口糧安全,又要盤活產業要效益。”銅梁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同專家一起到田間進行土地取樣,反復試驗做調查,走村入戶為村民算賬單,召開院壩會等形式,在兼顧產業與效益、糧食與安全的原則下,因地制宜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決定將平攤鎮的高坪村、四方村等4個村的上萬畝農田發展起以蜜柚為主導的特色經果。
產業結構理清了,增收致富就水到渠成。在優化調整蜜柚產業的同時,銅梁區還堅持做大做強,調優調新特色農業產業,先后對糧油、蔬菜、經果、水產、畜禽五大產業進行升級優化,力爭到2020年,打造20萬畝蔬菜基地、5萬畝蓮藕基地、5萬畝蜜柚基地、1萬畝果苗基地、烏魚1萬畝、鵪鶉500萬羽、肉兔500萬只。因地制宜發展檸檬、砂糖李、茶葉、筍竹、生態甲魚、觀賞魚等特色產業,帶動更多農民增產增收。
2 利益聯結 增產與增收同頻共振
眼下,距離蜜柚采摘節越來越近,耿友全在內的200多名村民坐不住了。“我們都愿意把家里余下的一二畝土地拿出來,交給公司栽種柚子樹。”在蜜柚基地,劉之軼被村民攔了下來,商量土地流轉的事。
“他們都嘗到了甜頭,發了‘柚’財。”劉之軼介紹說,2014年在銅梁區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他從高坪等4個村流轉來上萬畝土地,發展蜜柚產業。“村民靠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便可增收,沒想到村民不信任,多數只愿意拿出部分田土交給公司。去年柚子初掛果,村民也跟著賺到了錢,這不今年柚子豐收,村民們看著前景廣,紛紛想把土地交給我,賺更多的錢。”
今年70歲的胡賢義是高坪村5組的農民,他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種過水稻、蔬菜,但都沒掙到錢,日子過得清貧。現在感覺不一樣,自從2014年村里來了一家叫“建亨”的公司,一口氣把周邊村子的1萬多畝稻田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搞起了蜜柚規?;N植。老胡搖身一變,成了蜜柚基地里的一名管護工人。盡管還和農業打交道,但老胡能拿到2000多元月薪,流轉出去的5畝水田一年還能得3000多元??粗F在的美好生活,胡賢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產業“柚”強,農民“柚”富。蜜柚在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創業增收的同時,也迎回更多返鄉農民回家發“柚”財。
喻祥中過去一直在外務工,去年蜜柚成熟后,他到基地幫工,賺了7000元。喻祥中說:“不但賺錢輕松,人也不累。”后來思索再三,他選擇了留在家鄉,到基地務工。如今靠著勤奮和踏實,喻祥中當上了小組長,成了村民學習的榜樣。
如今,在蜜柚產業的帶動下,何成碧回來了,喻之仙也返鄉了,農村人氣漸漸旺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靠著柚產業發起“柚”財。
3 雙喜臨門 物質與精神同步豐收
“蜜柚采摘6分錢一斤。”眼看蜜柚就要成熟,村民們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好扁擔、背簍等運輸工具。喻祥中與其他村民不一樣,他和劉之軼又簽訂了一份協議,“明年承包3000株柚子樹,自己種。”
按照協議,柚子樹交給老喻獨自管護后,公司定時對他進行種植管護、蟲害防治等業務技能培訓,到了柚子成熟季節,只需要向公司交還一株果樹80斤的產量,達標后能獲得15元/株的工錢,產量超出部分公司則另外按5元/斤進行獎勵。“這樣既能種出精品,還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劉之軼說。
現在,村民不僅靠流轉、務工管理掙到錢,還能像喻祥中一樣成為獨立的“管家”掙更的柚錢。今年5月,胡賢義靠著賺來的工錢,添置了一臺冰箱和空調,還找來村民幫忙,一起將院壩改造,日子*天好轉。
“腰包鼓了還不行,還要實現農民在思想上的豐收。”銅梁區農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靠著這些特色產業,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4.89億元,同比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33元,增長8.3%。農民在鼓起腰包的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今年46歲的萬中慧是高坪村15組的農民,除了種一手好田外,平時*的愛好就是唱歌跳舞。過去白天忙著種地,基本沒空折騰這些,自從將土地流轉出來后,不僅活輕松能賺錢,時間也更充足?,F在只要一有時間,她都會去村辦公室門前的小廣場跳舞。在她的感染下,五六十位農民自發加入舞蹈隊,成為村里的一支文藝力量。
靠著蜜柚,村民富了,村集體也有了收入。村里在完善好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后,也新建起圖書館、籃球場,增添了健身設施。如今,村民在富足腰包的同時,精神面貌也更加飽滿。他們感嘆,村里的柚產業興旺了,環境衛生好了,看書讀報的多了,文娛活動也更豐富,真正實現了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